湖南娄底5村因采煤地下水枯竭险水危机(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鱼塘不见了,只留下一个巨大的窟窿。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月22日讯)湖南省娄底市5个村庄,因为一座煤矿造成坍塌,用来饮水和种田的泉水几乎全部消失,陷入水危机。乡长说,“矿井这种影响不可避免”。
被采煤抽干的村庄
平静生活突然间被一座煤矿打破。在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乡山泉村,村民自古以来靠着地下的泉水生活和生产,而今,泉水几乎全部消失。从今年开始,很多农田无法再种植水稻,一些房屋开裂,稻田下沉。
与之相邻的湖南省涟源市渡头塘乡泉塘村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当地村民反映,周围还有3个村子不同程度遭了殃。
在村庄的下面,一座煤矿正热火朝天地开掘。
千年不竭的地下泉水突然干了
几个小孩从一村民家的水井边走过,习惯性地伸头往井里望去,里面依然没有水。不谙世事的他们往井里投了几颗石头,听到的不再是以前那种石头没入水中的沉闷声音,只有碰在井沿的清脆响声。
这是1月上旬,记者在山泉村看见的一幕。
在山泉村,一口叫做石井的水井是大半个村子饮水、农田灌溉的源泉。除了这口古井外,山塘和水库也为当地的生态提供了水保障,它们同样来源于泉水。
这个以“泉”命名的村庄,眼下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灵性。许多年以后,山泉村的村民也许只能带着遗憾和尴尬的语气向后辈解释村名的由来——从前这里有两口清澈见底的山泉,但后来……没了。
在隔壁的泉塘村,村民彭保先也经常习惯性地走到村里的井边。
在他的描述里,就在几个月以前,这口古井还泛着碧绿的颜色,不时有水鸟从水面掠过。这口大井是村民的依靠,大家都曾在这里挑水、洗衣,记忆历久弥新。
彭保先说,井的面积很大,几乎就是塘。里面的水全是地下泛出的泉水,长年不枯。这口古井到底有多少年了,连村里最年长的人都说不清,有的说有几百年,有的说有上千年。“泉塘村”的村名由此得来。
由于特殊的地理结构,这些村庄和附近的几个村落的名字,都与“泉”字相关,如山泉村、泉塘村、泉源组等等。村民们介绍,泉塘村的泉塘井,水面有三四亩,这口终日不绝的泉水形成的大塘,灌溉着周边5个村的大部分农田。自古以来,这口井都是村民的依靠。
位于泉塘村50多亩面积的泉塘水库,更是附近几个村子农田用水的重要来源。
村民们做梦也没想到,这汪赖以生存的泉水,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村民彭中信介绍说,2007年10月的一天,他正在村民彭保先家做客,女儿突然打电话给他,说鱼塘塌掉了,鱼塘中的水都干了,鱼怎么办?彭中信立即往家赶。
当地村民回忆,其实就在彭中信往家跑的同时,当地人称为泉塘井眼的两口古井也出现沉降,其中一口古井出现一条3至4米宽的裂缝。
“这口井有两条水渠,长年不竭的地下泉水可以灌溉几百亩的稻田。”彭保先说。
泉塘村村主任李青梅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大都打地下井取水作为生活用水,但是在去年10月,村民发现鱼塘水干涸后的第二天,突然发现自己家的井水打不上来了。之后,其他村民家中也出现了水井无水的现象。
如今,很多村民都在家门口放置了一个新的白铁皮储水桶。“现在喝的水是煤矿运来给我们的。这个桶就是专门储水的。”李青梅介绍说,水来自另一个煤矿底下,村民说水没有经过化验,不知水质到底怎么样,都有些不安。
乡长口中的合法煤矿曾被责令停工
彭保先介绍说,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当地的桥溪港煤矿,在2007年10月的一天晚上,抽了一个晚上的水,将地下水从矿井抽出,这导致地面出现大面积沉降现象,泉水、塘水也全部消失。
村民介绍说,桥溪港煤矿2005年就开始动工。一些村民说,按规定它现在不能出煤,但他们看到这个矿已经卖了9车煤。还有村民质疑这家煤矿手续不全。
石井乡乡长李孟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群众反映问题的这家煤矿是经过正规手续批准的,属于合法煤矿。至于一些手续没有办全,是因为煤矿的有关证件是要在前一个证件办妥后,隔一段时间才能办后一个手续的。
“由于这家煤矿是低瓦斯的大水矿,按有关规定进行抽水后,对当地山泉村和泉塘村的池塘、农田、水井造成了一些影响。”李孟桂说,这种影响是不可能避免的,“大水矿井对地表水肯定有影响”。事情发生后,煤矿向乡政府进行了报告,乡政府又随即向区、市两级政府和安监部门进行了汇报,目前已经成立了处理小组。
然而,记者在中国安全天地网上看到,湖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1月25日给娄底市煤矿安全生产环境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上指出:“据该《请示》反映,娄星区石井乡桥溪港、石井、松江三家煤矿位于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矿区,水害防治难度大,恢复开办如措施不力极易引发重、特大事故,须慎重考虑。”
在湖南省煤矿安全监察局娄底安全监察分局的网站上,记者看到一份该局2006年6月5日《对娄星区人民政府的监察意见》的文件。文件上说,2006年5月26日我局现场检查时,发现桥溪港等三矿至今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未按规定编制安全设施设计;桥溪港煤矿擅自组织施工,主斜井已掘进井巷工程260米、副井已掘进井巷工程270米;松江煤矿、石井煤矿正准备组织井巷施工。现提出如下监察意见:
第一,桥溪港煤矿擅自组织施工,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第24条和《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21条规定,责令立即停止施工。
第二,桥溪港等三个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在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和审批安全设施设计之前,严禁组织施工。
可是,石井乡乡长李孟桂告诉记者,桥溪港煤矿已于2007年10月取得采矿许可证。
记者在该煤矿看到,该矿正在进行井下施工,但没看到有煤出井。
几百户陷入水危机
1月9日、10日的中午,记者在山泉村采访时,看到一些房子已经开裂,稻田中的空洞深达10多米。山泉村村民李书文家门前塌下去一大块,屋前坪里的一块水泥板悬空挂着。
该村两口大水井已经干枯,水库已经见底,村民自挖的水井也空空如也。除了几个养鱼的池塘和位置较高的水塘外,这一片地区已呈现干旱状态。
在山泉村泉源组,几台挖土机正在紧张地进行地面填平工作。村民彭建华告诉记者,由于这个地方沉降得比较厉害,有关部门正在采取水泥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
到底有多少人因为这次事故陷入水危机?
湖南红网一位网民在一个题为“湖南娄底桥溪港煤矿采区数十处塌陷,水库水井干涸村民生活陷入困境”的帖子里介绍说:“娄底市娄星区石井乡山泉村、泽溪村、石江村,及涟源市渡头塘乡泉塘村、桥溪村五个村,稻田、山塘、水库严重缺水干涸甚至开裂,少数住房地基下沉,墙体开裂。影响面涉及周边5村、5000多人、4000多亩农田、3座水库、100多口水井。由于大面积塌陷,山泉村、泉塘村的多处农田和水库塌方,水井枯竭,村民饮水出现危机,靠矿方从附近松江煤矿采井下水供饮用。地面空洞随处可见,面积大的令人触目惊心。一些农田已无法耕作,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李孟桂不认可这种说法。他说,受损的农田可能有100多亩,受到影响的农户可能有两三百户。不过他表示,受损情况的统计是动态的,现在还没有很准确的数据。
村民对此有不同意见。他们说,现在山泉、泉塘的大部分农田和其他3个村的一部分农田,在开春以后将因为没有水而无法种植水稻。所以,从今年开始,损失才会大面积显现。
没水不能种田,难道能靠补偿过一辈子
关于补偿问题,有关措施正在一步一步进行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开采煤炭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损,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李孟桂介绍,在他们向上级报告之后,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了考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主要内容是:一,对受影响的农田,按娄底市相关规定予以补偿,即每亩补偿750元,农民还可种旱地作物;二,对受影响的水库、池塘,实际影响多少就赔偿多少,如鱼塘内的鱼按实际数量和市场价计算,原则上就高不就低;三,对生活饮水构成影响的,搞一个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承诺把自来水安到每家每户,整个工程预计要投入100万至200万元。
“在饮用水工程落实之前,由矿方负责给每个农户家庭安装储水桶,每天定时送水。”李孟桂说,对已经沉陷的农田,则用挖掘机进行平整填补,用混凝土恢复好。
李孟桂说,目前两个村受影响的农户在200至300户,按照上述方案,投入资金估计要500万元以上。
但对这个方案,当地很多村民表示无法接受。
“虽然政府出面,每亩可以获得750元的补助,但是,没有了农田,农民靠这点儿钱能过活吗?”彭保先说,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一亩田单季的收入都不止700元,更何况是两季呢?
很多村民想到更长远的问题。
“现在煤矿答应赔,但过几年后,煤矿要是停掉了,我们找谁去?”彭保先的儿子彭金智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村民彭建雄说,田不能种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难道每年就靠这点儿补偿过日子?自来水通进来,会不会收费?
对于村民的这些顾虑,李孟桂的解释是:煤矿每年要交10多万元的押金到政府部门,而且闭矿也有严格的程序,会留下资金处理遗留问题的。
而村民们则盼望能恢复往日用水无忧的状态。“关闭煤矿,往矿井打压,地下水可能还会上来的。”一个村民期待着。
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脱节导致矛盾丛生
不仅是山泉村和泉塘村,在娄底市双峰县三塘铺镇,村民们控诉他们的房子早就因周围的煤矿开采而塌陷。目前,娄底恩口煤矿区因地表大面积塌陷,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导致附近居民饮水困难。
在邵阳市洞口县江口镇山胜村的观音田组,由于开采锰矿,这里已出现了山体滑坡,房屋开裂、倾斜,溪水断流,数十亩农田遭受破坏,无法耕种。尽管当地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整治非法锰矿,但还是有些“硬骨头”一时难以啃下。而非法矿与合法矿给村落留下的安全隐患,也并没有因为整治工作而消失和改善。
据《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一家持有铁矿开采证的私营企业在开采钨矿。这家企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农田、土地出现塌陷,村民房屋出现开裂,而且污水外流已经影响了毗邻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环境。
湖南省一副省长在一次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会议上指出,湖南采矿业从矿业结构来看,数量过多、规模过小,布局乱的问题突出;采选工艺技术比较落后,资源利用水平不高,破坏污染比较严重,历史欠账多;且长期以来重开采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灾害防治。一些矿山不按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施工,矿渣尾砂乱堆乱放,造成矿山地质环境被破坏严重,恢复治理难度很大。
据统计,全省矿山固体废弃物压覆耕地4336公顷,矿山采空区总面积约48505公顷,地面沉降、裂变形成的影响面积为31887公顷。全省矿山年产出废水16.61万立方米,年排放16.14万立方米,矿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33.9%。矿山发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滑坡、崩塌、泥石流和矿坑灾害的总数为1992处(点、带),占全省各类地质灾害总数的35%。灾害影响范围总计达5万公顷。根据全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到“十二五”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要达到50%,须投入资金38亿余元。
湖南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罗万里称,出现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相衔接的土地利用制度。由于采矿利用的土地一般是集体土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度的产权主体是“虚置”的,维护土地集体所有的权益缺乏主体动力。如何处理采矿权、采矿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冲突关系,急需建立健全土地所有权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
他分析,因管理主体不一致,而且取得采矿权不需要以取得土地使用权为前提这一事实,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取得了采矿权却不必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复杂情况。甚至还可能涉及农村集体所有制度改革的问题。如土地的集体所有究竟具有何种程度的产权意义。只有完善的权利制度才能真正遏制煤矿对周围环境的损毁和掠夺性开发。
他说,不久前,长株潭刚刚被批准成为“两型社会”实验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是该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坚持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应当具有一套最低保障指标来实现有力约束。这个指标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志刚、洪克非,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08年1月22日)
「该帖子被 戴晓红 在 2008-1-22 上午 02:28:18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