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节能减排关键年:“中国皮都”蜕皮记
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从今年开始正式实施,这也意味着以GDP为纲的官员考核体系在呼吁了多年之后终于得到修正。
修正的背后,是中国污染减排任务空前繁重。2010年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不仅是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的目标,也是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对全球做出的承诺。
为了实现目标,中央政府推出了包括财政资金支持、一票否决等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所有的治污和减排都注定是严酷的,因为其实质是重新分配社会成本和价值。
在这场重新分配利益的战争中,公共政策、市场机制该有怎样的创新?治理污染和产业升级的途径在哪?资金从哪里来?怎样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使用?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自上而下的战争中,民间智慧不可或缺。如何因地制宜地形成新的制度安排,也是题中之义。
2008年是节能减排的关键一年。号角已经吹响,现在是集体寻找解决路径的时候了。
水头镇一个治污理念的大转变:环境优先取代了GDP优先。然而,无论对排污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而言,减少生产能力就意味着减少收入,这种转变除了从上到下的共识,更需要一系列制度创新
仅仅几年前,在温州西南的水头镇这个“中国皮都”,每天要处理的生猪皮高达1.2亿张。在处理过程中,每张皮都要用大量水加上化学物质褪毛、脱脂、软化、染色。然后这些含有致癌物质的污水污泥几乎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了当地的溪头河。
不过几年,一河清水很快变成了粘稠的黑色,只能缓缓蠕动,其水质降为劣五类,散发着刺鼻的臭味。河,早已非“河”了。
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破坏绝不仅限于当地,没有享受到制革带来的经济繁荣却无端遭受污染之痛的下游居民甚至想以暴力抗争。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一场严酷的治污战争在县领导的带领下打响。
“我把乌纱押在这里了”
这一片地方不管晴雨都浸在污水里。镇党委书记姚宗纯头一次去那里,穿上了最好的一双两千多元的皮鞋,“出来就直接报了废”。
“我把乌纱押在这里了。”回首这3年,陈景宝一口饮尽满杯啤酒,杯子啪地墩在一家排档的桌上。
陈是浙江省平阳县委常委、副县长,2004年自邻近县城调来,主管水头镇治污。“一年前如果记者来,我们如临大敌。现在,你随便逛随便采。”他猛一挥手。
记者于是一头扎进了有“中国皮都”之称的水头镇。
这是一个位于温州市西南的乡镇,却有1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一条叫作溪头河的小河流经此地,汇入名列浙江省八大水系的鳌江。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8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