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协委员提案提出让“节能指标”像“碳指标”一样交易(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为:日前,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广场照明用上了太阳能发电环保装置。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月28日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十一五’期间下降20%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项今后5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引发了对节能减排实施模式的全新思考。上海,这座高速运转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口上,节能减排的压力依然很大。1月25日,一则“关于本市节能减排硬指标市场化运作”的政协委员提案引人注目。提案首次提出让“节能指标”像“碳指标”一样实现市场交易,撬动“经济杠杆”,为节能减排寻求新途径。
赵国靖委员建议节能硬指标可市场交易
“借鉴国际上的碳排放指标交易模式,节能减排的硬指标也可以实现市场交易。”向记者解释“关于本市节能减排硬指标市场化运作”提案时,市政协委员赵国靖举例说,比如企业发一度电需要320克标煤,而节能指标要求降到310克标煤,采取节能技术后,企业将发电能耗降到312克标煤,还有2克未达到的指标,就需要花高代价,到交易市场购买。此时正好有企业将“盈余”的节能指标在市场上卖出,那么就达成了交易。
赵委员认为,目前节能减排的硬性指标,主要是以行政命令下达,没有转化为企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必须在实施方式上有所创新,探索节能减排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政府与重点耗能企业达成协议,企业完不成节能减排指标,就需从交易市场回购相应的指标额度,超额完成的指标额度也可在交易市场出售。”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机制,提高执行者和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培育节能减排交易的要素市场,如培育指标认证、计量、检测等科技服务产业,证券、基金等金融企业参与指标交易,可进一步提升上海第三产业的服务功能。而指标交易的部分收入,可提取作为国家基金,用于节能减排的能力建设、指标认证的方法学研究等。
说到操作方式,他建议,政府要扮演重要角色,为节能指标交易搭建一个统一的交易平台,成立专门的机构,邀请节能、环保领域的专家,确定节能减排指标的量值;研究交易平台架构,制定交易规则、交易价格和交易指数;还可以开展节能减排量化指标与国际碳指标交易市场的对接,以及相关金融衍生品的开发。
“排污权交易”已有实践
与节能指标交易原理相似的污染排放指标交易,目前已在我国有了初步实践,这一环保经济手段被称为“排污权交易”,也就是让企业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取得污染排放权,从而推进节能减排。
长期从事水资源保护的徐雪红委员,谈到排污权交易在中国的实践时说:“尽管江苏和浙江部分地区已开展了排污权交易的试点,但要真正在大范围内推行,目前最重要的是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试点方案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并针对相关内容通过立法予以确认。”
徐雪红委员认为,由于排污权的合理分配、市场各种边界条件等内容的界定还存在一定困难,目前的法律也没有对排污权是否可以通过市场流通予以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建立。所以,目前如果要在上海推出交易制度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她建议环保部门首先应对污染企业的排污总量进行更严格的限制。“排污权交易以总量控制为出发点和归宿。总量控制的基础在于环境容量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环境追踪监测数据,这正是目前环保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排污权进行交易之前必须明确核定各企业的最大允许排污量指标,而这又是目前排污权以稀缺要素身份进入市场过程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如何保证排放配额的分配公平合理是一大难题。
专家视角节能指标交易需立法保证
上届市政协委员、上海政法大学教授夏善晨是较早接触到节能减排指标市场化运行的人士。在他看来,各类节能减排指标交易,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解环境友好与经济发展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
夏善晨认为,此类模式要在上海顺利建立,首先需要从立法层面加以保障。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节能减排指标交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法可依。反观我国的环境法,只对污水规定了谁污染谁付费,对于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则没有规定。在夏善晨看来,这虽然是国家层面的问题,但地方同样可以有所作为;特别是浦东,完全可以利用综合配套改革的优势先行先试。
夏善晨还认为,开展节能减排指标交易,要求相关政府部门尽快从管企业的角色中抽身出来。现行的由市经委把节能减排指标下达给各企业、通过行政命令来控制的做法虽然短期内有效,却不符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大趋势。相反,以经济刺激为手段的指标交易,不仅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加入,企业还可以将出让指标获得的报酬用于技术和设备更新,不断增大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回音“排污权交易”尚在调研
上海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的排污权交易处于初步调研阶段,还没有准确的实施时间表。排污权交易能否运行,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国家要有明确的政策。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曾进行过相关调研,不过尚未出台全国推行的相关规定。二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形成交易市场,不但需要有买家和卖家,还需要有评估和监控体系。排污权的交易价格,必须要反映污染治理的成本。
将监控330家能耗大户
目前,节能指标的交易是一个新课题。对于能耗大户,本市已加强监控和管理。去年对5万吨标煤重点用能单位实施了监控,在此基础上,今年重点监控对象将扩大到330家,1万吨标煤的用能单位将全部覆盖纳入。较小的项目,则纳入“合同能源管理”。可以说,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监控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
(来源:中国上海,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08年1月28日)
「该帖子被 戴晓红 在 2008-1-28 上午 01:44:20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