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建设提速升级 国企5年投资1400亿
任何区域、城市间的竞争,其核心归根到底是投融资的竞争。
重庆,一座“每三个月就要更换地图”的城市。
著名作家何建明在《国色重庆》中写道:30年前,第一次到重庆,只觉得生活在这个城市会很累———不是爬坡就是走石梯。五年前第二次来重庆,吃惊地感到怎么完全不认识了……再来重庆,有的只是激动和感叹:香港的滨海之美和纽约的现代都市之美浑然融合在一起,重庆是不断彰显个性的山水美城!
作为地处西部、四大直辖市中城市化最弱的城市,重庆财力十分有限。短短五年间,城市建设的“重庆速度”从何而来?
近年来,我市整合分散的政府资源,组建了水务、城投、高发、交旅、地产、江北嘴、开投、水投八大政府建设性投资集团(简称“八大投”)。八大投通过市场化方式运作,在国民经济的支柱领域、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基础环节领域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城市巨变的强大动力。
资金瓶颈的大突破
2007年,随着界水路、垫忠路、渝遂路相继建成,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2010年,我市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将达2000公里。按照概算,修建2000公里高速公路资金总需求为1086亿元。然而,市、区级财政能投入到建设的资金不足,交通部给予的资金也有限,美梦如何成真?
资金,困扰城市建设的难题。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社会事业领域存在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风险,民营企业及外资企业进入的积极性不高。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成为市委、市政府的破题思路。
“国有投资集团必须率先投入,发挥引导、带动作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黄奇帆表示。2003年市国资委成立后,确定了城市建设的三个新思路:
打造大型投融资集团,以大集团带动大融资,以大融资带动大投入;集中发展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模式,把财政担保贴息的模式,转变为政府导向、国有投融资集团按市场化方式投资、融资,然而进入社会参与的模式。
这一创新大大推进了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效化解了政府的债务风险,推动了公共事业管理和运作方式的改革。
高发司董事长李祖伟介绍,利用政府打造的投融资平台,高发司加大筹融资力度,2005年,“二环八射”剩余项目实现全面开工,同时在建高速公路1152公里。
五年来,菜园坝长江大桥、嘉华大桥、重庆图书馆、轨道交通三号线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投用或开工,八大投累计实现投资额1400亿元、融资额1700亿元,占重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75%。
公共服务惠及百姓
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促使重庆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舒适。
去年,市长王鸿举在市第九次环保会上宣布:“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创造了奇迹,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在中国,这样的水质可以说是最好的。”
2001年我市启动供排水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05亿元,建设供排水项目46个。水务集团参与了有“净水工程”之称的供排水建设,先后接收库区及影响区20座污水处理厂,目前集团供水能力达到197.8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57.8万立方米/日。
今年底,堪与国家大剧院媲美的重庆大剧院将竣工。这个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工程,是我市十大社会文化设施重点建设项目中单项投资最大、建造技术最复杂、功能最多的项目,将成为全市最高档次的艺术表演中心,其业主是江北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其他国企也积极投身民生改善行动。能投集团参与西南最大火力发电厂———华能珞璜电厂建设。近十年来,珞璜电厂共提供电力689亿千瓦时,占全市电网销售电量的33%。
城市建设的大手笔,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3100万重庆市民正逐步实现宜居之梦、小康之梦。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8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