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80万农牧民喝上健康水
天刚擦黑,阿拉腾敖其尔老汉一家人就忙活开了。老伴在厨房熬着喷香的奶茶,大闺女打开外接的水龙头开始饮牲口,老汉则一边抽着烟一边看着电视,奶茶的香味混合着烟草的味道,烟雾缭绕中,54岁的阿拉腾敖其尔老汉已经有些微醺。一切似乎和昨天没有什么不同,但不经意的一个改变却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千百年来,草原人家只能喝井里的苦咸水,今天他们用的却是干净的自来水。
80万农牧民喝上自来水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也是凝聚荣耀和财富的地方。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就建在这儿,无垠的草原养育了大汗的子孙,地下的煤炭带来无尽的财富,当然,还有人们喝了千年的苦咸水。
内蒙古是我国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的水还存在氟、砷等超标和缺水的问题,据自治区水利厅等部门2004年的调查,自治区大部分旗、县、区存在饮水匮乏和不安全问题,受高氟水、高砷水危害的人分别达到447.2万人和58.7万人。
饮水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杨茂盛告诉记者,解决农牧民饮水安全的工作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做了。但当时资金非常有限,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现在则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要解决42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07年,农村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列为自治区这一年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常军政介绍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全区全年共完成饮水安全建设资金3.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2.43亿元,自治区财政配套3571万元,地方群众自筹8101万元。解决了79.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砷超标人口21.3万人,氟超标人口37万人,苦咸水人口4.1万人,缺水人口10.2万人,其他7.2万人。建成供水工程576处。
在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的供水工程点,伊金霍洛水勘队队长訾占平指着正在运转的水处理设备告诉记者:“光这台机器就40万,从北京进的,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氟高砷水经过处理,流到牧民家中就成了洁净的自来水。”
阿拉腾敖其尔老汉家离工程点一公里远,他说以前大家都喝井水,那都是地表水。井枯了就再往深里挖,再枯了就得再挖井。而且水质又苦又咸,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由于水井不在自己家里,老两口身体不好,提不动水桶,赶上儿女不在家,老两口就没水喝了。去年5月份,镇里建了水厂,连管材都准备好了,自家就出点劳力,把管道挖好就行了。从那时起,镇上的人都喝上了自来水。在厨房里,阿拉腾敖其尔老汉把所有的水龙头都打开,“看看,看看,都是干净的自来水,我们牧民也喝上自来水了。”
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为了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到工程建设中去,自治区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是严把设计审批关。为了如期兑现这个被广大农牧民称之为“民心工程”的承诺,自治区政府、各盟市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有关部门加强项目的水源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和工程设计审批。所有项目都要进行单项工程设计,没有设计不予立项,单项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先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日供水量3000立方米以上的项目还要先进行水资源论证。
在施工阶段,严格施工程序,执行“四项制度”,即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单项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以下,有施工条件的旗县,由当地水利施工队进行施工,实行合同制管理。没有施工条件的旗县,则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对一些小型分散工程,主要设备和材料以旗县或盟市为单位公开招标采购。单项工程造价在100万元以上,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把好施工队伍“进门”关。
伊金霍洛旗财政局副局长史文英告诉记者,在伊金霍洛旗,供水工程建设全部公开招投标,财政局全程参与。确定施工单位后,工程款项按进度拨付。为了杜绝虚报进度的情况发生,财政局和水利局还专门聘请社会中介作为工程监理,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所报进度一致才行。
标准还将进一步提高
目前解决农牧民饮水问题的资金预算按全国统一标准,以人均经费乘以受益人数确定经费。但是自治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目前的经费标准还需进一步提高。
内蒙古地广人稀,且居住分散,解决相同人口数量的饮水问题可能需要更多的供水工程点和更长的管网。到了冬季,气温较别处更低,为了防冻,就必须挖到1.5米甚至更深。在某些沙漠地区,为防止沙土下泄,管道也要挖得更宽。这都增加了施工成本。
针对这个问题,自治区今年计划再投资3.69亿元解决高砷水、高氟水、苦咸水缺水地区80万名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自治区还将拨款1亿元,用于补助财政困难、改水成本高的地区。
(来源:中国财经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8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