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保总局:污染为何一再反弹
一段时间以来,“污染反弹”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一些地方,曾被遏制的污染再次回升,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企业死灰复燃;另一些地区,新的污染企业在种种借口之下改头换面粉墨登场。“污染反弹”再次成为政府管理部门清查的“重点”,也成为环保工作的“难点”。
为此,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有关人士指出,伴随着检查组远去的步伐,“污染反弹”肯定还要抬头。因此,污染为何一再反弹?仍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地方保护痼疾难除
湖北某贫困县曾以县编办的名义撤销了县环保局,理由是“从根本上治理经济环境,制止乱收费”。环保局被撤销后,该县“经济环境”是否好转不得而知,但环境恶化却是不争的事实:县里大举“招商引资”,引进了很多“十五小”企业,严重污染环境,群众意见很大。
不久前国家环保总局暗访“污染反弹”前往该县时,对那些从福建等地“引资”而来的污染企业进行了认真核查,结果发现,有些是国家明令在2000年底前就该淘汰的污染项目。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只是近年来若干“污染案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
“关键是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说,“各地污染反弹情况与当地政府的环境意识密切相关。”
按照环境保护法,环保责任主要在各级地方政府。因此,出现污染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存在着“先发展后环保”的错误思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违法决策,造成一些地方治污行动迟缓,工作措施不力。
同时,地方政府干预环境执法监察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污染企业在被查处时往往能化险为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了有法不依、违法难究的歪风,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导致污染反弹。
汪纪戎还指出,企业污染反弹率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当地政府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某些地方,个别政府官员公然对环境执法检查组表示:不怕媒体曝光,也不会处罚污染企业的有关责任人。
官员“环评”还未落实
“地方政府责任制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指出,以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为例,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处理收费和运营产业化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但是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落实。有一些地方,由于领导重视,相关政策很快得到落实,项目建设和运营得到保障;即使提高收费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地方财政挤一挤,也可以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优先保证治污需要。可见,对这些问题,如果地方政府下决心去抓,是能够解决的。
刘江强调,关键是要把地方领导环保责任制搞得细一些,并且要逐条限期落实。地方政府应该对环境真正负责,改变“规划规划,墙上挂挂”的现象,不仅要制定规划,更要落到实处。
已经在环保系统工作了20多年的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也深有感慨地说,“要真正使各级人民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必须认真落实两个制度:一个是官员任期环境目标责任制,一个是行政责任追究制。”他提出,现在对企业普遍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对官员是否也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呢?只有当环境保护成为官员政绩考核的“硬指标”,只有环境好坏关乎官员的奖惩升降,环境保护才能真正摆上地方政府工作的应有位置。
环保执法腰杆不硬
各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大都认为,环境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有限,对污染企业的处罚缺乏刚性措施,是导致一些企业违法排污的重要原因。环保部门有检查权、处罚权和建议权。县、市、省三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额度分别是1万元、5万元和10万元;而且根据行政处罚法,同一违法事件不能多次处罚。如果要进一步采取停产整顿、关闭企业等措施,环保部门只有建议权,实施权在当地政府。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现象。
这方面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刚刚被停产整顿的武汉晨鸣公司。该公司无视国家法律,长期超标排污。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对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但该公司没有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今年5月,国务院、国家环保总局、湖北省环保局以及湖北省的有关领导先后作出批示,要求该公司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废水达标排放,该公司仍未认真落实。直到6月25日,国家环保总局再次派出督察组,对该公司违法排污行为进行查处后,武汉市人民政府才做出决定,责令该公司(一厂)停止生产全面整顿,有关责任人才受到处分。
“松不得,飞毛腿;急不得,婆婆嘴”———长沙市环保局局长李德威用了这样一组词语形容环保工作面临的尴尬。保护环境是环保部门职责所在,当然松懈不得,当发现环境隐患或出现问题后必须像飞毛腿一样尽快赶到现场处理。可是由于执法力度有限,对有些问题还不能着急上火采取果断措施,只能苦口婆心地给污染企业“做工作”。
李德威希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能更“硬”一些,这样,环保部门依法行政、依法治污时,腰杆子才会更硬一些。
当然,遏制污染反弹的治本之策,还是得探索一条环境与经济、社会“共赢”的发展道路,让经济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正如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所言: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改造传统产业,从根本上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郭亮编辑,2008年2月29日)
「该帖子被 admin 在 2008-2-29 下午 06:22:2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