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进入关键一年
节能减排,是2008年最值得关注的新闻事件了!
3月5日上午9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温家宝的讲话鼓舞人心,再一次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的决心和勇气。
目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各种问题与矛盾层出不穷。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用了近3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总体进入小康社会。与此同时经济发展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在去年8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时,曾经指出了我国节能减排存在着七大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认识尚未完全到位;二是淘汰落后产能总体进展缓慢;三是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滞后;四是激励政策不完善;五是机制不健全;六是监管不到位;七是基础工作薄弱。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国务院在今年下达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温家宝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节能减排主要任务,一是落实电力、钢铁、水泥、煤炭、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计划。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善和落实关闭企业的配套政策措施;二是抓好重点企业节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进度。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力争用两年时间在36个大城市率先实现污水的全部收集和处理。适当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标准。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稳步推进城镇供热体制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三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产业。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三峡库区和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提高重点流域水污染物的国家排放标准;五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六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七是加强土地、水、草原、森林、矿产等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严厉查处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行为。搞好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发展海洋经济。加强气象、地震、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八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九是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十是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能力大为提升。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约为1.8吨标准煤。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照这一趋势估计,今年我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应该在2.2吨以上。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已经为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任务列出具体时间表。按照到“十一五”期末,中央企业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总体目标,2007年至2009年的节能减排分解目标是:2009年,中央企业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9.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8.4%;单位增加值新水用量下降24%。
同时要求钢铁行业2009年各项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重点企业的主要产品单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16%,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0%;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3%。
2009年,火力发电企业平均供电煤耗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5.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7.8%;电网企业综合线损率平均下降0.36个百分点以上,接近国际平均水平。
节能减排,既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2007年9月1日,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启动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并讲话。曾培炎强调,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从此,节能减排以一场人民战争的形式,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温家宝在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维护国家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这无疑是一个全民总动员令———节能减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节能减排,企业要落实,公民要行动,所有力量要集结起来。
有理由相信,节能减排必将成为2008年中国推动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最壮阔最伟大的景观。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陆僶睿编辑,2008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