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沭阳开发区:打造领先苏北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江苏沭阳经济开发区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开发思路,以“工业化、生态型,现代化、综合型”开发区为建设目标,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方向,高举“大项目推进”战略旗帜,始终坚持“招大引强”不动摇,投资环境持续改善,落户大项目好项目不断增多,开发区基础设施的承载力、产业集中的配套力、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有了明显增强。截至2007年底。累计协议引进资金300多亿元,实现投产项目287个,超亿元项目5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市公司及品牌企业11个,开发区已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包覆纱生产基地、蓄电池生产基地、画材出口基地和手机扬声器出口基地。一个以轻纺服装、木制品加工、机械电子、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基地正在苏北大地迅速崛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围绕优势产业在布局上集中、生产上配套、环节上成链,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的目标,大力引进规模大、质量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2007年,开发区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木制品精深加工、新能源等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8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5%;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07年,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7亿元。
加快蓄电池基地建设。投资10亿元的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4.6亿元,连同浙江总部,年产能力3600万节蓄电池,成为国内最大蓄电池生产基地,2007年实现产值5.1亿元。目前,二期工程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
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神舟物流、恒通物流已建成投入运营,沭阳物流中心部分设施已投入使用。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目前,开发区已获得市级高新技术产品3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8个;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量近300个。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发区紧紧围绕企业的主导产品,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之路。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紧紧依托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作为技术支撑,不断投入研发经费,加大研发力度,取得了累累硕果。不仅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电动车蓄电池生产基地,也带动了全市蓄电池领域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其“电动自行车专用长寿命环保型蓄电池”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其研究开发的“新型环保型纳米材料改性铅酸蓄电池”等10项科技成果通过了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加大科技投入。政府除积极争取上级科技创新扶持、安排专项科技创新资金外,牢固确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增强竞争力。宿迁科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先后研制成功了YSYG系列灌浆机、YSYX铣缝机、YSYLJ-A型拦截器等公路养护、检测5个新产品,分别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受到国家交通部的高度称赞,产品在京沪高速、山东、海南等路段和地区被广泛使用,受到业内用户的一致推崇。
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开发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集聚、企业集群”的思路,重点培育服装纺织、木材加工、机械制造、新能源等优势企业,围绕主导产业的尽快形成,大力引进配套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先后引进了利用特种纺织作为原料的投资10亿元的宝娜斯袜业、以木材为原料的投资1亿元的友丰木业,投资额分别为6亿元的奥光玩具和蒙欣家私,以及与汽车零部件相配套的投资6亿元的凯迪机械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兄弟活塞等一批规模项目,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到2007年底,实现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17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4家;区内拥有服装纺织企业42家,木材精深加工企业13家,机械制造企业51家,新能源企业5家。
更加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在土地指标紧张、项目用地需求与供地矛盾突出的形势下,大力开展内部挖潜、盘活资源、保证项目用地的需要。一是提高项目入区标准。进区项目在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发展方向、环保达标的基础上,单体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容积率在1.5,2007年开发区新开工的73个项目,平均每亩地投资强度达120万元,每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均在2亿元以上。二是实行分期供地制度。一般性项目,要求一次性建设成功;大型项目实行分批供地,根据项目建设和履行协议情况,决定是否出让二期预留地;三是鼓励建设多层厂房。除重型机械等不宜建设多层厂房的项目外,其它行业的项目一律要求建设多层厂房,并且严格控制了办公、住宿、绿化占地面积。
切实加强环境保护。采取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不断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日处理1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质量,加快日处理5万吨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速度和质量,切实加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确保达标后排放,提高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中水回用。进一步发挥投资3.5亿元的年发电1.5亿度、年供热供气能力达70万吨的长江热电有限公司热电一体化的优势,实现热能的综合利用,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小锅炉。加快日处理3万吨垃圾处理厂建设步伐,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延长产品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加强生态园区建设,新增绿化面积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郭亮编辑,2008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