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洞庭湖水质缘何从四类提升至三类(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湖南雪丽造纸有限公司投资近3000万元在环洞庭湖区兴建的第一家高标准的中段废水处理厂,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日处理废水35000立方米。本报记者 梁向锋摄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4月5日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浩如烟海的洞庭湖,芦叶青青,碧波荡漾。
洞庭湖腹地沅江万子湖畔,70岁的老渔民毛克群指着脚下清清的湖水感叹:“洞庭湖终于变清了!”
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环境质量月报,也印证了毛克群的判断:去年4月以来绝大部分月份,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均达到所在功能区标准,即可以用来养鱼的三类水质标准。
“芦苇荡里落大雁”,是八百里洞庭经典的美丽镜头。但近30年来,环洞庭湖区的常德、益阳、岳阳3市,依托千里芦苇兴办了数百家小造纸企业,给这片蔚蓝色的水域带来了致命的摧残。236家造纸企业中,除泰格林纸集团两家子公司外,其余企业产生的废水全部直排洞庭湖。
有着“长江之肾”美誉的洞庭湖,面临严重威胁:“十五”期间,洞庭湖所设10个监测断面均未达到三类水质,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均为四类,有些监测断面达到五类、劣五类水质。曾经“闹若雨前蚊,多如秋后蝇”的洞庭鱼,在一些水域几乎绝迹,不少县市老百姓甚至守着水窝子没水喝。
一场雷霆万钧的环保整治攻坚战2006年底打响了!短短一年,234家造纸企业,全部停产整治。省环保局副局长谢立介绍,由于造纸企业停产整治,2007年3月至12月,我省少向洞庭湖排放COD(化学耗氧量)4万吨。
4万吨,相当于10个中等污水处理厂一年的COD处理量。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在我省考察时指出,湖南下决心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小造纸企业,洞庭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值得肯定。
其实,洞庭湖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并非始于今日。1995年,关停“五小”企业,环洞庭湖区年产1至3万吨的小造纸厂首当其冲;2000年,企业“达标排放”,这些造纸企业又位居前列。但每次行动几乎都是无功而返。相反,造纸企业由40多家膨胀到230多家,造纸污染愈演愈烈!
整治攻坚战之初,许多造纸企业负责人同样心存侥幸,以为自己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了,各种检查、整治没少见,根本不屑一顾:“环保风暴,还不就是刮一阵‘风’,你哪见过天天刮风的?”但这回出乎意料,动真格了!
2007年2月,岳阳(湘阴)丰隆纸业公司在停产整治期间,擅自撕开封条,启动设备,并偷排污水,省市纪检监察部门在查实情况后,迅速出手,对监管不力的湘阴县有关领导给予处分,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与此前洞庭湖造纸污染整治迥异的是,此次战斗,已不再只有环保部门孤独的身影:银行停贷;电力部门断电;工商部门对永久关闭纸厂吊销营业执照;关停纸厂的芦苇,经省经委多方协调,由泰格林纸集团以保护价全部收购;对一些关停纸厂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省财政厅分批拿出5000万元给予补贴;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还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
部门携手,积极联动,攻坚战役,势如破竹。
3月下旬,记者在位于津市的湖南雪丽造纸有限公司看到,一条长长的输送管道,将造纸产生的酱油般的废液送到正在燃烧的高炉里。这些混和着大量木质素、高浓度烧碱的黑液,在燃烧中既可产生蒸汽发电,又可回收烧碱。该公司董事长刘湘松介绍,这套碱回收设备总投资7000万元,年发电1800万千瓦时,年回收烧碱6万吨,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他笑着说,现在用不着环保部门监督了,开动环保设施就有钱赚,傻瓜才会把造纸废水白白排掉。
这是环洞庭湖区首家停产整治之后复产的造纸企业。该公司年排放COD由3万吨一举减少到3000多吨。企业纸产量由4万吨上升到了10万吨,年上缴税收由800万元增长到了2800万元。
的确,造纸企业规模小,治污就是包袱。因环保设施运行成本高,为了省钱,一些小纸厂治污设备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造纸规模大,治污产生的效益大于运行成本,治污就成了造纸企业的自觉行动。
省环保局局长蒋益民介绍,洞庭湖区关停的234家造纸企业,201家已正式关闭退出,其他企业已实现达标排放。这些脱胎换骨后的造纸企业,从规模、产值到税收,都大大超过了以前,但COD排放量只有原来的1/10。
凤凰涅槃。洞庭湖区的造纸产业,已步入规模化、清洁化生产新时代。洞庭湖,一湖清波流入长江,汇入大海。
(来源:湖南日报,作者:记者易博文、通讯员黄亮斌,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4月5日)
「该帖子被 胡旺云 在 2008-4-7 上午 09:18:47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