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严把三关防“大水缸”长蓝藻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4月21日讯)4月初,蓝藻再次侵袭太湖 ,与太湖有着许多相近之处的天津市“最大水缸”——于桥水库的水质如何?自来水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预防蓝藻?出厂自来水的水质又如何呢?为此,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
第一关:杜绝网箱养鱼把好原水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最原始的藻类植物,现在已知的有1500多种,遍及世界各地。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带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它不仅使水质恶化,而且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大危害。蓝藻出现需要两大条件,一是水中的氮磷浓度较高,二是水深不足因阳光照射水温升高。
天津的“最大水缸”——于桥水库和太湖情况类似,因原水氮磷浓度较高,很容易产生蓝藻。据了解,网箱养鱼投放的饵料是使水中氮磷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水利部门已全面清除了渔民水库内的养鱼网箱,从源头上控制了水中氮磷的增加。此外,水利部门每天都派出专业人员打捞水草,避免浮游植物生长。
第二关:世界领先工艺护驾产水
“从去年开始,天津有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大型气浮沉淀处理池,这种专门解决夏季‘高藻’水处理的气浮净化车间,等于给本市防藻工作加上一道保险。”市自来水集团生产技术部张部长说。在整个水处理过程中,工艺流程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化验仪表在线跟踪,实现了24小时实时在线自动监控检测,同时实时地准确显示水在处理的过程中流量、压力、浊度、氨氮、pH值等项目检测控制数据,系统还可根据进水流量,自动完成加药和氯、氨配比投加。
第三关:反复取样监控“龙头水”
近年来,本市积累了许多应对蓝藻的经验,包括目前使用的预加氯、提前打碎“高藻”等方法。目前,市自来水集团又增加检测项目及检测频率,随时跟踪水质变化,调配生产工艺。水源厂在原来每4小时检测一次的基础上,加密检测频率为每两小时检测一次,而产水过程检测在每两小时检测一次的基础上,关键部门要做到1小时检测一次。同时,在全市范围内选取240个用户水龙头进行人工采样,并在管网上设置35个在线水质监测点,按国标要求进行检测。目前,本市自来水集团出厂水水质的各项指标,均已超过国家标准。
(来源:城市快报,作者:白敏怡、白璐,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