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治污提速解民忧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5月14日讯)湖北省潜江市素有“水乡园林”之称。然而,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防治问题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潜江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促进这一难题的解决,呵护了一方绿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2月,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在潜江视察水污染防治工作时予以了充分肯定;2008年4月,湖北省政府授予潜江市“‘四个专项治理’(小造纸专项治理、小水泥专项治理、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小火电专项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明察暗访寻实情
2006年8月,正值高温炎暑之际,潜江市熊口镇停水3天,3000多名居民饮水、用水出现窘境,百名群众到市政府集体上访。造成停水的原因是:上游企业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地。
这件事引起了潜江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关注。8月15日~1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4个小组赴全市各地调查。他们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接深入企业。经过5天的努力,摸透了全市水污染的实情。全市除汉江、东荆河外,大部分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小造纸、小化工企业污染比较突出。全市共有小造纸企业5家,这些小造纸企业未对污水进行任何处理,大量黄褐色的污水直排兴隆河、总干渠等河网沟渠,严重污染了水环境,导致群众怨声载道,投诉不断。此外,全市还有3家小化工企业,也同样污染了周边的河渠。
甲壳素生产企业季节性地祸害一方。潜江市是全国水产品养殖加工的重要基地,全市共有8家甲壳素生产企业,集中在5~8月生产。这些企业排出的污水直排入河渠,流经东干渠、东风河、万福河等地,大片农田、养殖水面被污染,河渠臭气熏天,老百姓愤怒地称之为“红魔”。
个别企业偷排时有发生。有的私营老板为了降低成本,不顾公共利益,时常偷排。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是多年的“老大难”。潜江市城市常住人口20多万人,居然没有1家污水处理厂。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排入百里长渠、城南河,下游农民苦不堪言。
把脉确诊开处方
“市人大常委会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必须有鲜明的态度、明确的意见。”目睹了全市水污染触目惊心的现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2006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听取了市环保局关于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做出4项审议意见:要加强宣传,解决认识问题;要强化领导,解决责任问题;要进行综合治理,解决措施问题;要建章立制,解决长效机制问题。
执法监督查问题
2007年1月,潜江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将45名代表联名提出的“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污染治理”的议案作为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唯一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为了督促市政府把议案办好,市人大常委把开展环保法执法检查作为全年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7年7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冒着高温,顶着烈日,对全市环保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中,检查人员指出了议案办理中存在着5个问题:甲壳素生产污染隐患尚未根除,虽然关停了几家甲壳素生产企业,但企业的生产设施尚未捣毁,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已经治理达标的1家甲壳素生产企业仍有超标排污和偷排现象。彻底关闭造纸企业的很多后续问题需要解决,职工安置尚待寻求有效办法,设备处置亟须研究落实。“小化工”污染治理进展缓慢。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尚未启动。友谊河等渠道疏浚和后湖一支渠等综合治理尚未制订详细方案。
不信绿水唤不回
潜江市人大常委会不遗余力地跟踪督办,督促市政府妥善解决了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一个又一个的棘手问题。
舆论宣传,如火如荼。2007年3月,由潜江市环保局与团市委等4家单位共同发起的“保护汉江母亲河,整治内河水污染”环保专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历时近7个月,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
治污风暴,接连不断。2007年3月18日,市政府召开全市环保工作会议。首次将环境保护纳入对各管理区、镇、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市政府还明确了各管理区、镇、办事处、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了未来5年和2007年工作目标。会后,一系列声势浩大的治污风暴拉开。
综合治理,深入人心。潜江市政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收效明显。截至2008年4月,市政府共对3家企业依法实施了排污口封堵,对13家环保不达标企业实施了关闭。两家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试运行,垃圾处理厂即将投入使用。百里长渠37公里疏挖工程已竣工,总干渠、友谊河疏浚工程已纳入2008年水利工作计划,后湖管理区生活污水处理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市环保局参与的省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初步完成。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评工作已全面启动。
(来源:中国环境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