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地震灾区水环境污染刻不容缓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5月20日讯)据悉,截至16日,四川省70%%的受灾城镇基本恢复临时供水,但仍有140万人口用水受到影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卢耀如提醒说,由于地震带来了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对水质造成了破坏;有些地区的地表水不能很好地排泄,造成积水现象;地震还可能引发一些危险品的泄漏,如受地震影响,一些危险品液体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改变水质情况,造成水污染,水体的流动性可能会使污染影响扩大。“对灾情进行充分估计,做好判断和调查是地震灾害发生后防止水污染的重要环节。”卢耀如认为,环保部门应侧重做好水体和空气等污染物的监测。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研究员王凯军说,饮水安全问题依然是环保应急防范工作重点。各地应加强巡查排查,突出抓好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居住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隐患排查,尤其要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对于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一定要避免可能发生的管道破裂和污水外溢污染事件及因此引发的生态安全问题。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而停止运行,长时间的停止运行,会造成污水处理设施管道和设备的损坏。尤其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停止曝气后好氧微生物大量死亡,厌氧状态导致污泥会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要特别注意由此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在重启设施之前,要认真排查污水处理设施管道和设备的损坏,逐一排查设备损害部位和程度。
王凯军特别强调,对于地震重灾区,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受到了严重破坏,应尽快修复。而对于已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来说,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工业原料、生产的产品可能存在的环境隐患。现在灾区出现了降雨,一旦大量化工原料随着雨水进入水体,将引发水污染事件。各地要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加强农业灌溉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避免污染大面积扩散。应加大地表水在线监测设施的监测频次,加强饮用水源地的管理,确保饮水安全。
王凯军建议,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环境应急值守,制定和完善地震灾害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跨界突发环境事件的区域,一旦发生污染事故,要实行区域联动,距离最近的环保部门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应急监测,并组织协调相关地区共同应急处置。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记者李禾,上海供排水项目网胡旺云编辑,200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