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工湿地有望缓解北京水污染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7日讯)当一片郁郁葱葱的植物漂浮在京城的湖泊与河流上时,请别以为这仅是添置景观所为。日前,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张忠国博士告诉记者,这些景观是一种可以“吃”污染物的人工湿地。
据张忠国介绍,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分为三个方面:控制污染、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从技术构成上来说,人工湿地是人为地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地面坡度的洼地里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再选择性地植入一些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复合作用来处理污水。这些植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选择芦苇、香蒲、美人蕉等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这样不仅实现了对污水的高效净化,还促进了绿色植物生长并提高其附加值(如美观、经济价值),实现废水的治理和再利用。
针对北京市水污染的治理,北科院开发出“污泥床一体化絮凝+潜流人工湿地”技术。这一创新性的组合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潜流湿地堵塞的难题,从而延长人工湿地的使用寿命,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北京要维持大量的水供应,不仅需要南水北调这样的补给工程,也需要充分挖掘内部水资源利用的潜力,将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废水进行处理和再生利用。
据张忠国介绍,自1990年在深圳白泥坑建成国内第一座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以来,我国已陆续建成多个人工湿地工程,如武汉三角湖、月湖、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翠湖人工湿地等。近年内,人工湿地技术有望应用到北运河的治理上。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东部地区,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它的治理将对整个北京市的水供应产生重要影响。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记者晏燕、实习生沈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