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沿湖区市县协力“治水”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7日讯)重点清理沿湖违法建筑、实施人工湿地工程治污、实施环湖林带工程……在环保记者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贵州省“两湖一库”沿湖各区市县正各具特色全力修复“两湖一库”生态,减少生活污水进入湖库区。
处理生活污水 各具特色
减少周边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库),是治理“两湖一库”的难点之一。保护治理“两湖一库”启动半年多来,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呢?
小河区金竹片区在阿哈水库附近,该片区每年约产生56万吨生活污水,对阿哈水库造成不小的影响。2007年初编制完成的《贵阳市小河区金山村、竹林村和丰报云村新农村建设环境规划》,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工程,以有效解决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入阿哈水库问题。据介绍,该工程总投资50.3万元,已于去年底完工,设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50吨/天。“村民生活污水通过一个个渗透层的药物处理后,再排入阿哈水库,有效解决了每年5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阿哈水库的问题”,小河区有关负责人说。
与小河区金竹片区不一样,乌当区朱昌镇选择了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方式。据介绍,位于百花湖蚂蟥井码头的乌当区朱昌镇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去年11月投入试运行以来,每天处理污水200吨-400吨。该厂仅投入400多万元,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仅为一角钱左右。“花小钱办大事”,乌当区有关负责人笑着说,目前一期工程只能处理朱昌镇一半左右的生活污水,乌当区正想方设法加快二期工程建设,尽早投入运行,真正实现生活污水全部达标排放。
清理沿湖违建 有序推进
“违法建筑是‘两湖一库’生活污水的重要来源。如何解决它,是令人相当头疼的问题”,贵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曾这样说。在环保记者行采访中,记者发现,小河、乌当、清镇、花溪、云岩等沿湖区(市、县)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解决“这一头疼的问题”。
位于百花湖取水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乌当区朱昌镇茶饭村,属于违法建筑较为突出的村寨。据介绍,2001年到2007年5月,该村陆续修建了39处房屋和地基,只有9户办理了房屋产权手续,已登记办理宅基地手续的也只有28户。同时,据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实地测量,该村在建和建成的房屋中,每户超出审批面积150平方米左右。
对此,乌当区负责人表示,在取水点一级保护区范围内,乌当区已停止所有建设项目的审批。对在建和建成的房屋,他们将对本地村民建房做生态搬迁,对外来户以当地村民名义申请办理宅基地手续修建的房屋,一旦核实,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沿湖其他区(市、县)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两湖一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所有不环保建筑将做重点清理,遏止违法建筑上升势头,从源头控制违法建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生态修复工程 逐步构建
建立“两湖一库”生态缓冲带,建设环湖林带,是“两湖一库”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赋予“保护植被、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等诸多功效。
在乌当区、清镇市采访时,记者看到,种植白茶、开发葡萄园、发展桑蚕产业、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一个个跟环湖林带建设密切相关的项目正在紧张实施中。
目前乌当区已引种2000余亩有机富硒白茶,计划到2020年在百花湖沿湖的朱昌镇、金华镇发展2万亩白茶生产基地。在红枫湖镇,记者了解到,该镇的右七、右二、白岩、簸箩四个村种植了2000亩的葡萄,而民联村的村民正准备种植千亩白茶,骆家桥村上大堡、下大堡村民组也与农户签订了种桑养蚕500亩的合同。
市两湖一库管理相关负责人说,从目前情况看,“两湖一库”生态缓冲带正在逐步构建起来。
(来源:贵阳日报,作者:吴亚鹏,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