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循环经济:“两型社会”建设突破口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10日讯)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即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
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从根本上消解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是发达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式。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市城市圈选择循环经济作为叩开“两型社会”大门的钥匙,正在集结力量,集中精锐,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打造循环经济链条。
两大国家级试验区集结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指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在改革试验中勇当先锋,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主动作为,力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要创办武汉市循环经济研究院和国家级实验室;设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政府各部分要主动参与建设循环链,建立激励机制。
东西湖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园区;青山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武汉就此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的大城市。
东西湖:
自2005年成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以来,东西湖区巧用工农业废弃物,经济、环境双双受益。
统计表明,目前东西湖区重点企业工业废物利用率达96%,农业废物秸秆、牛粪的利用率也在80%以上。循环经济获得较大的生态效益。去年该区万元GDP能耗下降4%,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5.72%,噪声下降0.9分贝。
有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近年该区吸引100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名列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的30余家。财政收入连续多年以30%左右速度增长,去年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省前列。
青山区:
青山区区委书记黄克强透露,未来5年,青山区70个循环经济项目将陆续启动,总投资近200亿元。
这些项目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如利用炼钢废渣制复合微粉;节能减排,如青山热电公司改造升级、武汉重工铸锻公司节能降耗、武钢三烧结建设废气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如武钢北湖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武钢工业港建污水处理厂;公用工程一体化,如集中供热工程、青山区照明系统节能改造等。
系列项目实施后,基本可以确保青山区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的目标。届时,青山区将成为一片碧水蓝天的宜居城区。
6大领域先行
目前,武汉市已在制造业、农业、资源回收利用、科技、公共事业和房地产等6个重点领域,积极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工业废料变生产资源
制造业的循环利用,主要集中在工业“三废”上,现在常见的模式是,将废水回收为中水,用于绿化、设备冷却、冲刷厕所;将废渣用于生产相关产品;将废气用于余热发电。
炼钢时出产的废钢渣,成了生产混凝土、粒子钢的“生产资源”;排出后会污染环境的工业废水,可利用来发电。通过这样循环利用工业废料,一个季度给武钢带来的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
牛羊粪便成生钱法宝
东西湖区东流港牧业园的奶农利用秸秆养牛,年耗秸秆7万吨左右,仅此一项让种植业农民增加效益1500多万元;同时,将牛粪和部分尿液发酵脱臭成高效有机肥,每年产值400多万元;这些有机肥再供给慈惠、径河等生态农业基地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绿色粮食,粮食秸秆再用来养牛,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武汉发展循环
经济优势明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称,发展循环经济,武汉非常有优势:
首先,内在动力强大。重工业在武汉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钢铁、石化、装配等制造业是支柱产业,有其自身产业上的优势。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可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产业竞争力。
其次,外在市场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节能环保与新能源的成长,从而提高环保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地位。目前,武汉环保产业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制造业之一,在全国已占有相当市场。
此外,武汉丰富的水资源、人才资源、科研优势等,均是支撑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百余市级
试点群推进
按照计划,今年武汉市将建立不少于5000 万元的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和项目。
市政府提出,建设20 户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100 户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5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着力推进废旧物资回收、再生资源利用,选择部分地区试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
(来源:长江日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