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关注子牙河治污,治污“瓶颈”,亟待早日突破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6月10日讯)“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却忆去年沽水路,鳆鱼正美钓船多。”在明朝诗人梁瑞霖的笔下,河北省子牙河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生机盎然。
溯河采访,展现在记者眼前的却是:子牙河的两大河系——— 滏阳河自邯郸以下、滹沱河自黄壁庄水库以下已没有径流。流淌在弯曲河道中的,都是沿岸经过或未经处理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昔日水丰草美的子牙河,正挣扎在干涸的边缘。
牛尾河是子牙河水系支流之一,出邢台市区入任县,自县城北穿城而过。在这里,县城每天产生的万余吨生活、工业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便直接汇入河道,奔流东去……
这样的场景,在一路采访中随处可见。来自省环保局的调查表明:子牙河水系污水集中处理率仅为45%。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工业、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了子牙河的支支岔岔和村镇旁的河塘沟渠。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造成子牙河治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53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仅占污水排放总量的60%,且有30%的污水处理厂不能达产、达标,造成实际污水处理率更低。在邢台,市区之外的17个县(市)中,只有沙河市一个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绝大多数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尚处于立项、设计、建设阶段;在衡水,市区之外规划建设的12个污水处理厂,目前也只有枣强、大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即便是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较快的邯郸市,城区之外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也只有6个,占应建污水处理厂总数的1/3。
环保专家多次呼吁: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是子牙河退污还清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到底是什么迟滞了我省各地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脚步?
“污水处理厂的投资,除一部分国债资金外,大多数还需要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县委、县政府即便困难再大,也要勒紧腰带建设污水处理厂,否则没法向沿岸人民交代。”4月27日清晨,站在牛尾河后西吴桥桥头,望着翻滚而去的污流,任县环保局负责同志语气沉重。他告诉记者,该县规划的污水处理厂刚刚完成项目选址,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
这是一个并不轻松的数字。事实上,它几乎相当于当地全年的财政收入。与任县类似,子牙河流域绝大多数县(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资金,由国债资金、财政资金和政府贷款3部分组成。记者了解到,建设一个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厂区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的投入大约需要五六千万元。每年正常运行的费用,也在1000万元以上。
如此大的投入,对于子牙河流域多数尚未摆脱“吃饭财政”窘境的县(市)来讲,无疑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县域经济实力的薄弱,资金来源的相对单一,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困境,成为制约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拦路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瓶颈”如不能早日突破,子牙河退污还清的3年目标极有可能成为“纸上谈兵”。
突破“瓶颈”,已是当务之急。
3月底刚刚投入正式运行的峰峰污水处理厂,让记者眼前一亮。这座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为3.3万吨,实际每天处理的污水在3万吨左右。与我省大多数在建的污水处理厂不同,这座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是BOT建设模式,特许经营期为20年,投资运营方是来自广东的新星美水务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经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专业企业,在全国各地经营着十几家污水处理厂。
“我们承担的只是污水处理厂的厂区和设施建设,总投入3000多万元。配套管网建设等由当地政府负责,这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投入和经营压力。”污水处理厂技术负责人邢江武向记者介绍。
“能不能维持正常运转?能不能收回投资?”
“我们每吨污水的综合处理成本不到0.7元,略有盈余。大概14年就可以收回投资。”
“你们是怎么选择峰峰矿区的?”
“当地政府诚实守信,按约定为我们建好了配套管网,保证了污水处理厂基本满负荷运行,投资回收有保障。政府还为我们与当地新建电厂牵线搭桥,准备搞中水回用,那样我们的投资收益会更好些。”
一番对话,道出了走出财政投入与社会投入“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困境的关键。发挥好市场的力量,投入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社会资金就会取之不竭。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子牙河流域在建或运行的污水处理厂,BOT模式已不再是凤毛麟角。邯郸东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以及正定、无极、新乐、安平等地的污水处理厂,都采用了这种模式。虽未成主流,但资金投入难题毕竟多了一种“求解”方法。
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应该在突破子牙河治污“瓶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河北日报,上海供排水项目网helen编辑,2008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