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洗水业即将“洗水” 37家洗水厂年底前停产搬迁—规模小,存在恶性竞争,污染大,严重影响环境(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为:龙泉一家洗水厂的工作人员在检查设备 记者张媛 摄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09月04日讯)株洲的服装加工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但直到1999年左右才有洗水行业。“我们伴随服装加工行业而生、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也让产品更加精细,促进他们做大做强。”龙泉洗水厂的左老板用“相辅相成”来形容洗水与服装加工业的关系。在历经十余年的野蛮生长后,洗水行业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另一个重要节点:整体搬迁在即,重新洗牌亦呼之欲出。
行业消息
洗水厂年底前必须全部停工
据市环保局透露,年底前不管新洗水工业园是否建好,我市37家洗水企业必须全部停产。
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城市关键之年,但“创环模”仍有四项指标未能达标。其中,四港水质要从劣Ⅴ类,达到Ⅴ类标准,这是“最难的一项”。因此,相关部门对主要分布在建宁港流域的洗水企业的整治变得迫在眉睫。
今年8月24日,副市长李异建组织市创建办、环保局、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讨论了洗水工业园的选址问题。市环保局负责人表示,洗水行业污染治理在技术方面不存在问题,通过技术设备投入和日常管理,可以让洗水行业排污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据悉,如果搬迁到新的洗水工业园后,洗水行业污水处理可交给第三方——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会上,也有人提出,考虑到洗水行业的污染与产出的不对等,是否可以将其淘汰出株洲?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企业主们的反对。虽然如此,年底前37家洗水企业必须全部停产已成定局。
37家或整合成3至5家搬入新工业园
按照要求,全市现有合法洗水企业将整合成3至5家后,全部入园生产。目前,芦淞区政府方面负责株洲洗水工业园选址工作,初步提出了五里墩乡朱田铺、白关镇团山村两个备选园址。
事实上,近两年来,整合洗水行业并进行整体搬迁的传闻不绝于耳。
去年,甘跃华、杨晓春等8名政协委员提出了《整体规范发展我市服装洗水行业》的提案,提出要尽快规划、建设服装洗水工业园。
随后,陈菊香等3名市人大代表也认为,“洗水行业是一个微利行业,需要规模效应,需要投入治污设备,因此必须进行总体规划、集中管理。”
“仅做十几二十元一条的女裤,利润空间太小,哪会有治理污染的投资?必须引进战略投资者,从生产规模、环保设施、职工住宿、生活等方面综合规划、建设,提升洗水行业整体水平。” 陈菊香说。
业界反应
入园代价不菲:有实力者期待,大多数犹疑
入园还是不入园?对这一问题,大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毕竟具体方案与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一洗水厂老板算了笔账,若真要搬迁,购置土地、建设厂房与职工宿舍、增添设备、环保设施不会少于一千万,还要看政府设置的准入门槛有多高,届时还要掀起一轮兼并与被兼并风潮。
这些先撇到一边不说,单算“搬家”带来的自然损耗也不轻松——洗水机先前设置的管道、阀门都要废弃,每台机器的损失可能上万元。
而企业上了一定规模的老板们却期待着这次重新洗牌。他们认为株洲服装业的发展肯定离不开洗水行业,而目前行业已呈饱和状态,企业竞争激烈,旺季不明显,淡季则存在“吃不饱”的现象。“搬迁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株洲洗水行业做大做强的契机。”鹏辉洗水厂负责人陈志鹏坚信。
12年前只能异地洗水,如今年产值2亿元
株洲的服装加工业,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但直到1999年左右才有洗水行业。左老板就属于最早“吃螃蟹”的那一批人。左老板来自湘潭,1999年来株洲接收了一家正面临着股东拆伙的小洗水厂。
小厂位于龙泉路附近的铁路沿线,只有3台洗水机、10余名工人,当时已经经营了2个月,左花20余万元盘了下来。当时同行不过二三家而已,服装加工厂却已遍地开花,生意确实不错,每年3、4、8、9月旺季时,常要通宵开工才能保证交货。小厂很快就发展壮大,目前已有近30台洗水机。
鹏辉洗水厂的负责人陈志鹏入行的时间是2003年。陈的姑妈当时就在株洲从事服装加工行业,经常发货到广东等地洗水,于是力劝他投身洗水行业,她认为这个行业应该是大有可为。
“发货到外地洗水最大的不方便是周期太长,需要5-6天,物流成本也不低。” 陈志鹏的姑妈说,到底洗成什么样的颜色、花样,其实需要加工厂和洗水厂两方的细致沟通,距离无疑为沟通设置了障碍,所以常常造成“货不对版”的现象。
由此,陈志鹏也进入了洗水行业,技术人员大多是从广东等地的洗水行业回来的,工人则以本省为主。这个行业很快兴旺起来。2003年,相关部门规划、建成了龙泉洗水工业园,19家原本零散分布的洗水厂汇聚于此。据粗略统计,我市目前有大小洗水厂37家,从业人员1.2万余人,年加工服饰达1.5亿件,年产值可达2亿元。
最大的厂子也不超过30台机器,地势低屡遭水淹
然而,株洲的洗水行业,从出生起就暴露出先天不足的一面:规模最大的洗水厂也不超过30台洗水机,另外8家规模中等的拥有20余台洗水机,其余的企业则不超过10台。而在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服装加工基地,洗水企业普遍拥有80-100台洗水机。
在目前的37家洗水厂中,仅有4家是自有土地和厂房。规模偏小在制约生产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环保设备的投入。生产设备布局拥挤,加工现场管理较差,使企业不能达到清洁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水平。
此外,一些没有任何治污设施的小厂,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报价自然也低些,行业内无可避免地存在恶性竞争现象。
龙泉洗水工业园目前所处的位置也让老板们很不满意,洗水工业园高36.8米,仅比几百米外的建宁港高出约2分米,排水不容易,在建宁港发大水情况下,水流更会倒灌。加上排水不畅,一到雨季就被淹似乎已成规律。今年6月,工业园两度遭遇水洗。据粗略统计,两年来由于暴雨遭受的损失达1300万元。
与生俱来的污染成为行业死穴
洗水是服装加工业绕不开的环节。污染则是洗水行业不断受到诟病的死穴。
有些洗水厂生产污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任意排放,严重影响了洗水厂周边的水质,刺鼻的废气也让居民们苦不堪言、投诉不断。家住果园路的黄女士经常被半夜飘到家中的洗水厂废渣“拜访”,导致无法入睡(本报今年5月曾做报道)。而建宁港水质变化,也让周围的老人感受颇深,“建宁以前可是‘绿色廊道’咧!”张嗲嗲感慨地说。
记者从芦淞区环保局获悉:2008年,3家未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洗水厂被强行关闭;2009年,又拆除了2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锅炉;2010年,所有洗水企业的锅炉都被要求安装水磨除尘设备。
龙泉洗水管委会李主任介绍,企业的生产污水先在污水池中做初步处理,再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排放标准后注入建宁港。兴建污水池的成本由老板们按照规模大小分摊。目前,企业老板们要为生产造成的污水支付1.3元/吨的治污费用。
即便如此也不是治本之法。在“创环模”的大环境下,除了搬迁,已别无选择。
(来源:株洲晚报,作者:记者李卉刘玺、见习记者纪佳音,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李东晓编辑,2011年09月02日)
「该帖子被 李东晓 在 2011-9-4 21:15:00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