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南水北调目标:年底水质达标明年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8月14日讯)记者今天从省人大常委会了解到,我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质将于今年底前将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明年实现顺利通水。目前,99.4%的治污项目主体工程完成,输水干线上的9个测点已基本达到标准。
已建人工湿地14.6万亩,试点获中央财政支持3.6亿元
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治污工作涉及我省9个市。去年底,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南水北调沿线为重点,全面建立“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治污体系,确保今年底前南水北调沿线水质达标。为此,省环保厅、监察厅建立了南水北调重点治污任务调度、督察制度,截至今年7月底,已对沿线4个市18个县(市、区)的政府领导、环保局局长进行了督办,对2个县(市、区)的政府一把手进行了约谈,对9个河流断面和24个规划治污项目进行了现场督查,对4个县(市、区)涉水建设项目实施了区域限批。
据了解,为坚持综合治污,我省从三方面进行流域治污。一是深化污染治理,分别在工业及农业领域,对工业污染源、渔业污染进行防控治理;二是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截至去年底,省辖南水北调沿线已建成中水截蓄导用工程21个,年可消化中水2.1亿立方米,有效改善农灌面积200多万亩;三是搞好生态修复和保护,依托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和退耕还湿工程建设环湖沿河大生态带,目前省辖南水北调工程已建成人工湿地14.6万亩,修复自然湿地16.3万亩,保证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三类要求。去年环保部、财政部将南四湖列入全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已争取到3.6亿元中央财政支持。
沿线建成84座污水处理厂,取消高污行业“排污特权”
目前,调水沿线黄河以南段所有社区城市都将污水处理费标准提高到1元/吨。所有县市区均至少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并全部执行一级排放标准。截至今年上半年,省辖南水北调沿线已建成84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为每天339万吨,平均负荷运转率达到85%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9.9%,比2006年提高40个百分点。
工程的实施离不开法律的保障。2006年,我省通过《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规范。同时,发布省辖海河、小清河、半岛等流域性综合排放标准,用8年时间,分4个阶段,逐步实现从行业排放标准到流域标准的过度,从实质上取消高污染行业的“排污特权”。
与此同时,我省还加强了对环境执法的监管,在全国率先建成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共设置了1738个自动监控站点,安装自动检测设备5100台,实现国家、省、市和县四级联网,具备对全省90%以上的污染源和主要水气环境质量实时监控的能力。省环保厅对调水沿线247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设置了304个预警监测点,建设了140多个河道拦截坝等应急处置设施,严把环境准入关。
99.4%治污项目主体工程完成,今年底实现水质达标
截至今年7月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确定的324个治污项目,已有322个完成主体工程,占99.4%;其余2个项目仍在抓紧建设。按照标准,我省输水干线上的9个测点已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20个支流断面中除1个断流、2个仍未达标外,其余17个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南水北调水质今年底前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的目标,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污染治理,确保调水沿线各支流断面如期达标。我省已组织各市对城市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问题摸底排查,基本掌握了污水直排区域和水质、水量等信息,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
二是实施“退鱼还湖”和“退耕还湿”,以南四湖、东平湖为重点,引导农民在湖滩地、河滩地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有经济价值的湿地作物,实施规模化“退耕还湿”;在清理取缔两湖区投饵性渔业养殖围网、网箱的基础上,引导湖区渔民转产转业。
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和监管,落实“超标即应急”零容忍的工作机制和“快速溯源法”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和查处突出环境问题。落实治污目标责任制,对年底前仍未达标的断面,将依照相关规定对责任地区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据了解,今年年底,我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水质将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从而为2013年顺利通水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大众网,作者:记者姜洋,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12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