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污水处理厂排污尴尬了谁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11月17日讯)日前,海口市环保局通报了两起环境违法案例,分别为海南热带花卉发展有限公司违反“三同时”制度、桂林洋污水处理厂废水超标排放。目前,海口市环保局已向两家企业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在两起案例中,桂林洋污水处理厂堪称“实力抢镜”,已经多次曝光。一家污水处理厂竟然成了污染源,不仅负责污水的收集,还负责排放,不仅是污染的处理者,还是污染的“贡献者”,身兼多“职”,也是蛮拼的!
应该说,企业排污早已是我们熟悉的“敌人”,但污水处理厂“带头”排污还是让人无法接受。它们作为污水的集散地,身负重任,也被寄予厚望,却成为环境违法的“常客”,考虑到排污的“体量”,其危害和影响不言而喻。那么,怎么办?
首先,当然要升级监管。当前针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出重拳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从桂林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来看,相关处罚还是太轻了。根据报道,该污水处理厂被处以2.67万元罚款。2.6万元,企业明显感觉不到“肉疼”。参照其他地方的案例,今年10月,兰州一家污水处理厂因超标排放被重罚836万元;去年秦皇岛一家污水处理公司甚至收到了1299.32万元的“天价罚单”。因此,考虑污水处理厂的特殊性,不妨从严、从重处罚,不定期“回头看”,时不时“回马枪”,真正让企业有痛感。
当然,一罚了之还明显不够。从媒体报道的案例来看,不少污水处理厂“同病相怜”,熟悉的情节在各地上演,并且重复上演,而监管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因为很多污水处理厂当初设计标准低、规模小,哪怕竭尽所能,处理之后都还是不能达标的脏水。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既然处理厂已经不能胜任自身使命,怎么还能“顽强”地服务于污水处理工作?如果还要继续存在,那何时、谁来进行升级改造?
近年来,有关污水处理厂成为“排污大户”的新闻屡见报端。应该说,桂林洋污水处理厂“屡教不改”的尴尬,也反映了当前很多污水处理厂的通病。对于它们的环境违法行为,在监管的“猫鼠游戏”之外,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升级设备、改进工艺,让其处理能力满足现实要求,这应该才是问题的“牛鼻子”。
(来源:南海网,作者:夏振彬,上海供排水项目网王欢编辑,2016年11月16日)
「该帖子被 wanghuan 在 2016-11-17 15:18:50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