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防汛:百姓暴雨天出行不再担心(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8月28日讯)8月1日、6日,北京接连遭受暴雨袭击。8月6日下午一辆白色面包车在安华桥下主路的水中熄火。桥下的积水面积在暴雨中不断扩大,三环主路和西向东辅路上的积水连成了一片。水面在晃动中不断上涨,面包车留在水面以上的部分越来越少。等救援人员赶到时,面包车就剩下顶棚露出水面。
当天北京市防汛办发布的消息显示:安华桥下最大积水深度1.7米,约1万立方米。“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北京的汛期。今年京城雨水似乎格外“凶猛”,进入8月以来,北京的路况已经禁受了多次暴雨的挑战,雨天出行成了新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建立了一系列应急设施,通过各种手段保证市民的雨天出行安全。局地暴雨考验城市防汛 气象专家说,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局地暴雨天气在增多,京城也不例外,这几年,北京每年都有局地暴雨,如去年香山地区短短几个小时降雨量就高达181毫米。局地型大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给各国城市管理者都增加了难题。
近年来,北京城区降水量大于郊区平原的趋势在不断增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区年降水比郊区多60毫米,相当于每年多了一场暴雨雨量。城市雨水多了,地面透水性能却急剧降低。地表被密集的房屋覆盖,混凝土、沥青覆盖的路面面积逐年增大,目前,京城内不透水地面的面积占城区总面积的80%。60%至70%的雨水形成地表径流,使得透水、排水不好的地段积水。加上城区每天通过管道排放污水200万立方米,城区排水系统在突降的暴雨面前就更显脆弱。为此,有关部门针对近期的局地暴雨天气,采用科技防汛,保障市民暴雨天安全出行。 暴雨天市民出行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立交桥下积水,如果能够及时监测到积水程度就能有效预防和抢险。为此,市防汛办在本市31处立交桥安装了积水监测设备自动电子感应水尺,这种电子水尺由一根金属管制成,在降雨期间将实时监测积水情况,并通过GPRS设备传输到市防汛指挥部门,及时处理水情。据了解,市水务部门将对二环、三环、四环、五环路进行雨前、雨中、雨后的监督工作机制,确保雨情、积水点的及时监管和处理。
短信指导 汛期出行路况早知道
为了应对暴雨天气,有关部门共同构建了交通安全应急预案体系,分别对道路运输、公共交通、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等各个行业编制了应急预案。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表示,交通部门已经与地铁、民航等部门形成联动,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及时通过短信方式提醒市民选择适合的方式出行,不仅避免了交通拥堵、市民滞留等问题的出现,也真正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方便。
据李晓松介绍,去年年底,交通部门已整合完成了城市公路、郊区公路、高速公路、公交、地铁、长途客运站、铁路道口、机场、移动指挥车等3000余条线路的视频图像资源。今年将实现与市应急指挥平台和其他专项应急指挥部的视频资源共享。
由于奥运赛事将在汛期举行,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市交通安全应急指挥部按照市应急委统一部署制定了专门应对奥运场馆周边道路遇积水、塌陷等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及时快速实施抢险,保障汛期安全畅通。
科技麻袋 吸水就变大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暴雨,本市紧急调拨了54000条吸水膨胀麻袋用于支援防汛一线。这是本市今年首次进行大批量防汛物资的调拨。据了解,吸水膨胀袋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产品,运用最新的高科技吸水材料作为填充物。每只麻袋大约重420克,浸水3至5分钟后就能变成重约20公斤的“沙包”。吸水膨胀袋可以折叠储存,又可堆砌,就像使用传统沙包一样,却比沙包容易使用、搬运和储藏。
(来源: 北京科技报,作者:魏刚,2007-08-28)(水业中国网陈霁冬编辑)
「该帖子被 admin 在 2007-8-28 04:58:20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