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居民同饮放心水
(水业中国网上海工作站9月7日讯)
区域供水实施案例之靖江
长江水“送”到家门口
“现在已经不用烦了,市里搞的区域供水让我们用上了好水。这水干净、流量大,日夜不停水。”记者近日走进靖江市东兴镇惠圣村盛兴圩11号村民范兴龙家,与老范的对话从他家自来水的使用展开。
老范讲的区域供水是指靖江去年7月开始实施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靖江自来水公司经理蔡永进介绍说,区域供水对靖江市来说意义不凡。在实施供水一体化之前,靖江原有12个大小水厂,大多数的小水厂由于管网陈旧,设施落后,没有任何检验检测设施,农村所供水基本上是水质差、水价高、供水不稳;随着靖江的经济发展和沿江开发的启动,保障城乡居民用上方便安全的水成了当地共识。从去年7月,靖江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各镇水厂(站)上划靖江国资集团,力争实现城乡自来水供应“同水同源”。至今年6月底,靖江市已全面实现长江水“送”到全市农家门口,农民都能喝上长江水。
靖江市全面实施城乡区域供水在苏中、苏北算是领先一步,但在江苏省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江苏省早在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开创了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先例,至2005年底,苏州、无锡和常州基本实现了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自来水流进了镇村数百万居民家中。
据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介绍,苏锡常地区所有规划乡镇实现了联网供水,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了解,目前,江苏省区域供水工程已全面“挥师北上”,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实施进展顺利,通水乡镇比例已达到30%。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也开始启动。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周游告诉记者,江苏省政府提出了区域基础设施规划超前全覆盖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宁镇扬泰通地区区域供水普及率达到80%、苏北地区达到60%。
区域供水实施案例之深度处理工程
开启安全用水新时代
走进昆山市泾河水厂,一开始觉得它跟其他水厂并无两样,洁净美丽的厂区,常规处理水池在安静地工作着,按照一般流程,自来水理应经过反应池、沉淀池和过滤池净化处理,最后在清水池加氯消毒后通过管网加压进入千家万户。
然而在水厂的东北角,记者却看到了一个别样风景:一个高大的白色圆柱形的储罐静静地伫立在烈日之下,而连接储罐的管子上结满了厚厚的冰。经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小良介绍,记者了解到,这就是昆山用于提升饮用水水质实施的深度处理工程中所用的30吨级的液氧储罐,旁边一座蓝顶白窗的屋子是臭氧发生车间,四台通过国际招投标购置的德国产的臭氧发生装置用于每日60万吨规模所需臭氧的供给。因为实施了深度处理工程,昆山泾河水厂的自来水进入百姓家要比一般水厂的水多过几道关:从砂滤池出来——进入提升泵房——再进入后臭氧接触池——进入生物活性炭滤池——流入清水池——进入百姓家。
经过允许,记者进入了生物活性炭滤池车间,看到经过臭氧氧化的水已经成为了蓝莹莹的清水,这样的色度在一般的水厂从未见过,然而这样无比清澈的水还要经过铺有2米厚活性炭的滤池才能进入清水池,然后才被输入全市百姓家。
据介绍,在6月14日召开的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深度处理现场会上,清华大学教授王占生代表专家组正式宣布了《昆山市深度处理工程验收意见》。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昆山市成为我国第一个整个市域范围内全部实现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城市。昆山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由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设计,是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工程投资2.2亿元,总规模100万立方米/日,采用预臭氧+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工艺,2006年4月正式开工,今年2月竣工试运行。
据清华大学张晓健教授介绍,饮用水深度处理在我国处于刚刚应用阶段,目前只有北京、深圳等地有小规模应用。昆山通过深度处理,全面提升了饮用水水质,确保了全市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国家城市供水排水监测网最新的监测数据表明,昆山出厂水106个项目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新的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饮用水的口感、色度、嗅和味等感观指标显著改善,有机物含量大大降低。
昆山市能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出了饮用水深度处理的第一步,这与昆山人“两个率先”的意识有关系。那么,江苏省其他地区将如何迅速跟上,让更多的人享有这种用水幸福感呢?
江苏省建设厅副厅长徐学军告诉记者,江苏省针对新国标的出台已制定了日程表:今年年底前,各地要对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和出厂水水质按照新《标准》要求做一次全分析,按照《标准》规定的限值和水质达标率要求,在科学分析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本地的工艺改造计划,总体目标是:全省到2010年新《标准》的全部项目达标。苏锡常地区以太湖和其他湖泊水为水源的城市供水企业,必须制定深度处理改造计划,最迟在2010年前全面完成;以长江为水源的沿江城市当前要摸清原水水质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应急和深度处理改造计划。其他地区城市也要抓紧做好原水水质的摸底调查工作,为应急和深度处理改造计划提供依据。
区域供水实施案例之环境基础设施
保障百姓享用干净水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四圩村,村子里绿树葱茏,河道水流潺潺,村民房前屋后清清爽爽,昔日常见的飘飞的塑料袋、废纸屑不见了踪影。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这一街道作为南京市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的试点单位,每个村都要求设有1处~2处可存放3吨~5吨的垃圾转运点,每个自然村有2个垃圾屋、5个~10个垃圾桶,过去乱堆在田头河边的垃圾终于有了自己合适的去处。垃圾桶、垃圾屋内垃圾由村拖拉机运至村垃圾转运点,村垃圾转运点垃圾由区环卫所运至市垃圾填埋场处理,每个环节都由专人各负其责,垃圾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实行的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是江苏省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让城乡居民共享文明生活的一个示范点,这样的点在江苏省苏南地区却是到处可见。
近年来,为让各地群众都能尽快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享受良好的人居环境,江苏省加快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省建成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134座,日处理能力达585万立方米;建成县以上城市垃圾处理场72座,垃圾焚烧处理厂9座,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1.9万吨,为实施太湖、淮河、长江水污染防治计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各地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处理垃圾工作,构建辐射乡镇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中转体系,实施“村保洁、镇转运、县处理”收运体系的工作试点,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在全省经济发展中一直走在前列的苏南地区,除全面完成的区域供水规划之外,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记者近日在张家港市采访了解到,目前,张家港市市区污水年处理量已达到1920万吨,污水处理率达83%;垃圾日处理14.5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水体质量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苏锡常地区区域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为解决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饮用水与农村环境问题提供了良好经验。为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建设新江苏,全面达小康”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已把工作重点北移。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苏中苏北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江苏省建设厅与各有关市、县签订了《环境基础设施省级补助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状》,责任状的目标和任务是以省政府批准的区域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区域基础设施规划为依据确定的,并从2007年开始列入省政府每年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责任状对各地的非营利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定了任务表。
江苏省建设厅厅长周游告诉记者,江苏省加大了财政支持力度。在“十一五”期间,省级财政预算中每年预留1.5亿元,累计达7.5亿元,设立省级环境基础设施项目“以奖代补”专项资金。
据了解,江苏省宁镇扬泰通地区和苏北地区区域供水规划,按照区域供水普及率苏中地区达到80%、苏北地区达到60%的要求,要完成对718个乡镇的供水,镇村受益人口达2496.88万人。针对污水处理设施管网不配套的现状,江苏省“十一五”期间预计管网投入将达到140亿元左右,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00万立方米/日,估算总投资200亿元。为解决苏中、苏北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建设垃圾填埋场总规模2.3万吨/日,投资50亿元。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总规模1.7万吨/日,投资70亿元。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县集中处理”的要求,构建辐射乡镇的生活垃圾清扫、收集、中转体系,实现城乡垃圾集中处理,“十一五”期间将完成960个乡镇(占总数的80%)垃圾收运体系建设。
区域供水实施案例之水质安全
严密监控水质安全
坐落在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南路60号的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并不引人注目,但它跟全省人民的用水安全密切相关。
记者近日随中心副主任陈志平通过一道严格的电子磁性门走进小楼,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间间装满仪器的监测分析室。上到三楼,一间间无机分析室静谧而又忙碌,分析一室的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正在进行着水质重金属如汞、锡的含量检测分析,二室的离子色谱仪是用于检测水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含量的,而四室的放射性测光计正在检测水中α与β等放射性含量元素……
陈主任告诉记者,这个水质检测中心建于1992年,同时又是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南京监测站,设有各类水质检测分析室。中心受省建设厅委托,每年对全省省辖市的自来水水质进行两次全面检测,去年开始扩展到对全省日供水20万吨以上的城市供水水质进行一年两次的抽检。各地同时又设立了地方监测站,负责对所辖县(市)的城市供水水质进行检测,并把检测结果汇总到总站。公司同时还负责南京市的水质监测任务,每天对南京市几个自来水厂的管网水、管网末梢水、出厂水进行常规检测。
据江苏省建设厅高工林国峰介绍,水质监测工作是全省设立的水质安全屏障的后期关口,江苏省设立的水质安全“关口”很多,包括水源地取水、净水厂各工艺出水、出厂水、管网水、管网末梢水等。近年来,围绕城市供水水质管理,全省上下都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水质管理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围绕供水行业“两提高、三降低”的发展目标,结合江苏省水源水质和制水工艺,通过调整取水水源地、扩大供水范围等方式,改善城乡供水水质。根据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加强对城市供水水质的监测。以省辖市水质检测中心为依托,组建了江苏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建立了“企业自检、行业监测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水质管理制度,为下一步城市供水走向市场化后对供水企业的服务和水质监督奠定基础。
记者前几日在靖江江防自来水厂采访时,也切身感受到了厂里对水质监控的高度重视。偌大的一个花园式厂区几乎见不着人,但是厂区的动静全在中心控制室的掌控之中。出厂水和监测点的水压、水量、pH值、浊度和余氯等都难逃监控仪的“法眼”。据介绍,厂区主要人员都集中在中控室里,12个人分4个班次24小时值班监控,8个人在化验室对每天出厂水和管网水常规10项指标进行检测。
对于出厂后的合格水流经管网会不会遭遇二次污染,林国峰告诉记者,江苏省近年来一直很关注这个问题,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大了对城市供水管网的改造,解决了“黄水现象”,提高了供水水质。
不过,林国峰告诉记者,今年7月1日实施的新水质标准对城市现有供水设施提出了更高的改造要求。随着《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 J /T206-2005)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 B 5749—2006)的颁布和实施,水质标准的项目大幅度增加,特别是针对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的趋势,增加了对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的检测项目;浊度指标也比原标准要求严格了许多,从管网水3NTU(特殊情况不超过5NTU)提高到龙头水1NTU(特殊情况不超过3NTU)。因此江苏省各地正在强化和改善处理工艺,争取以最快的速度让全省水质达到新国标要求的全部项目。据了解,江苏省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包括全面加强企业自检,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加强对供水企业自检频率和项目的日常考核,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同时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城市供水安全防范。
区域供水实施案例之水源头
构筑取水源头安全屏障
站在傀儡湖的岸边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碧波荡漾。密匝匝的芦苇丛紧紧守护着湖岸线,在风中点着头,摇着穗。“好美的景致!”记者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满鼻子爽润的气息。
“傀儡湖是昆山市目前唯一的饮用水水源。”昆山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永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经过多项治理措施,傀儡湖和周边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蓄水量也由800万立方米增至2200立方米。因原水经由庙泾河输往水源厂,昆山市又在庙泾河两侧开挖了顺堤河,用于隔断输水通道与堤岸并吸纳市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的排放,有效保证了原水在输送途中不受污染。
江苏省环保厅何春银处长介绍,全省类似傀儡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南京市实施的大胜关饮用水源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对水道实施全线封航,拆除、搬迁和关停了各类污染源133家等。2006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在江苏省召开了“全国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执法检查现场会”,肯定并推广了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工作的经验。
据了解,虽然江苏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饮用水源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水源,下一阶段,全省将重点做好5项工作:一是组织各地彻底摸清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基本情况,抓紧编制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二是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整治和限期清理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三是加快城乡备用水源建设,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切实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四是加强挂牌督办工作,完善定期协商、联合办案制度和环境违法案件移送制度,及时向相关行政执法部门通报,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确保整改到位。五是制订饮用水源地突发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争取今年年底前各地都要制订和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列入各级政府应急预案体系,饮用水源地做到“一源一案”;每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和重点污染源,都要制订环境应急预案,企业做到“一厂一案”;环保部门定期抽查和检验各企业的应急能力。同时,江苏省还将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规划和决策的源头进行防控,防范污染转移,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来源:中国环境报,作者:高杰,2007-09-07)(水业中国网戴晓红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