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COD减排布局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9月10日讯)8月28日,北京第六届亚太地区基础设施发展部长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上,“COD”(化学需氧量)成为提及率最高的名词,吸引了相关国家主管基础设施发展的部长、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官与专家以及我国水务领域行政管理、工程技术、投融资方面的代表。
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COD越高表明污染越严重。“十一五”期间,形成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已成为我国对节能减排的硬性要求。“前景并不乐观,任务十分艰巨”。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大会上用12个字表示了对我国城镇污水减排形势的担忧。
最重要指标:COD削减能力
2007年上半年我国现状是,COD尽管只增长零点几个百分点,但增长总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
资料显示,自1998年以来,600多亿元的国债拉动了4000多亿元资金投入,8年时间增长了3~4倍。
针对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城市污水问题,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悦明确指出,在最近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控制治理方案及发改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的《城镇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十一五”规划里,都提出了COD的削减要求,在历史上尚属首次。“十一五”规划中要求,到2010年新增COD削减能力300万(吨/年),较“十五”末约翻一番。
但张悦坦言困惑仍很多:过去的指标是考虑污水处理率和达标率。污水处理率只注重水的处理,处理“水”还是处理“污”一直未明确,在总量削减效率上也从未提出过具体要求。
且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有了明显改善,但因全国两万多个镇和广大农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COD排放总量不降反升。此外,全国30%的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和出水COD水平都远远达不到要求。张悦表示,从目前的形势看,下一阶段将是努力维持现状,力争有所减少。
市场化污水处理
张悦指出,建立激励机制即项目补助和污染削减奖励并重将成为未来城镇污水处理的重要机制,将建立与COD削减直接挂钩的运营经费拨付机制,完善污水处理尤其是管网建设的国债补助机制,依据污水管网和COD削减增幅的财政奖励机制。
张悦表示,城镇污水处理、改造、管网配套、新建扩建、再生水的利用这几个方面,在4年多的时间里,要投入3200亿元人民币。除公共投入外,尤其需要引入市场力量。
威立雅水务全球副总裁亚太区董事长卡迈思认为,“对于自来水和污水处理行业的投资必须着眼于长远,对以中、长期投资为策略的投资者来说,中国尤其有吸引力。”
国内有些城市已经采用了市场化的污水处理模式。以河南为例,目前河南省在建资金缺口为13.9亿元,银行融资几乎全部由开发银行承担。
据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行长刘勇介绍,河南省鹤壁市、商丘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污水处理厂的特许经营权转让,利用转让收益提前偿还开发银行贷款,这也是建设部、发改委推动公益性项目代建政策的成功实践。
但是,市场化的目标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水平的服务,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雪梅说:“不能过分追逐资产的溢价,风险应该按照最有能力者承受的原则进行分担。”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2007-9-10)(水业中国网陆僶睿编辑)
「该帖子被 admin 在 2007-9-12 04:27:13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