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竞购国内水务资产涉嫌垄断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9月10日讯)“3个月前我们就到各地调查外资溢价竞买内地水务资产的情况,目前调研报告已经递交国务院。”8月28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邵益生表示。
这份调研报告首次详细剖析了外资介入内地水务的利弊,也试图给急于出售水务资产的各城市政府一个风险提示:外资高价竞购水务资产“有埋伏”。
邵益生向记者剖析了外资水务企业的操作秘密。
“有关城市用水定价问题尚待规范”,邵益生称,目前指导自来水等水务产品定价的仅是1998年有关部门联合出台的一个“规定”性文件。该“规定”中对水务产品定价主要采取“净资产回报率法”。“其中规定自来水利润不高于其净资产回报率的6% 12%”,邵益生表示,政府拥有的供水企业要求回报率低,一般在6%左右,民营企业的产品最高利润不超过净资产的12%。
由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资产规模普遍较小,其按照净资产回报率的方法定价水产品价格不会太高。而资产规模雄厚的外资水务巨头收购当地企业之后,情况会变得完全不同。
“外资水务巨头正是看准了定价文件中这个漏洞,才敢出如此高价。”邵益生认为,一家外资巨头将高价收购的水务企业的净资产几年内做大,待其全面掌握某个城镇供水主动权后,会依据此文件与当地政府谈判,要求水涨价。
“这是外资高价收购内地水务资产动作中的第一个埋伏。”邵益生说,“还有一个埋伏,那就是BOT等合作模式要涉及到资产回购问题。”邵益生分析,很多外资水务巨头肯出高价钱购买内地水务资产,看重的是15年或20年以后资产回购时可以做文章。
“它可以在这15年内把资产规模做得很大,然后从政府回购中获取很高的利润。”邵益生指出。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有关部门对外资大规模收购内地水务企业有两点担心:各地过度、过快出让水务资产,会造成外资水务巨头垄断部分地区的水务市场;水务市场主要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过快地完全市场化会带来水务产品价格过快上涨,影响经济发展。
针对这些担忧,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水处理、自来水等都是公共产品,其价格要由政府定价,并通过社会公证后执行。而非水务企业自由定价。
仇保兴还建议,可以在全国设立一些“标杆企业”,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其处理和供应水的成本和价格将作为价格部门制定水价的依据,任何水务企业定价明显超过该“标杆企业”水价都不会通过物价部门的审批。
(来源:新华报业网,2007-9-10)(水业中国网陆僶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