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再生水利用率达50% 再生水源源不断注入奥运公园
(水业中国网上海站9月27日讯)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很多地方的污水处理厂都设计了中水回用设施。但是,这些设施大多也只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回用水成本、管网建设、处理效果等各种因素,让中水在很多地方成为了无法实现的“空中之水”。怎样才能提高中水回用率,改变有水却无用武之地的窘境,北京市在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同时,也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您也许不知,如今走在北京街头,路边的喷泉景观、洒水车以及园艺工人的浇花用水,已不再是让人“心疼不已”的自来水,而是循环利用的“再生水”。
据北京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共建成再生水厂4座,水泵站两座,铺设管线325公里,日供水能力达96万立方米,再生水回用率达50%。其中2006年全市再生水用量达3.6亿立方米,预计2007年将达4.8亿立方米。
北京已成为全国再生水利用率最高的城市。
再生水注入奥运公园
在北京排水集团的项目表上,可以看到即将投资17亿元用于9座再生水厂和近500公里管线建设的计划。
今年5月,北京清河再生水厂的高品质再生水源源不断的注入奥运公园龙形水系,标志着北京再生水利用又一次取得突破性进展。记者近日随北京市水务局有关人员来到北京清河再生水厂,这是北京市规划的9座再生水厂之一,也是目前国内供水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再生水厂。它的处理规模为8万吨/日,以清河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的出水作为水源,经过深加工后达到回用要求,深度处理出水主要向奥运公园水面提供景观水体的补充水,同时向海淀区及朝阳部分区域提供市政杂用水——这样一来,每年可节约清洁水源3000万立方米。
在厂内记者看到,经过超滤膜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脱色消毒工艺后的水,肉眼看上去和清水没什么差别,无色无味,清澈透明。采用这种膜法工艺,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对于景观水体的建设和污水资源化有着重要意义。
据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工程师介绍,5年来这个院推出4项再生水回用新技术,承担的“关于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处理水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在全国首次完成大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在工程应用方面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经验,通过运用微絮凝过滤、浸没式膜处理、膜生物反应器、双膜处理等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点,使北京在全国再生水利用技术方面保持了领先地位。
在清河再生水厂厂门不远处,记者还注意到,路边的中水智能加水机旁,一辆市政洒水车正在加水。为了推广中水利用,方便用户的使用,从2004年开始,北京排水集团中水公司研制了智能加水机,作为对管网供应方式的补充手段,基本满足了市政环卫、园林绿化、洗车、施工降尘等用水需求。目前北京共有20台这样的加水机,主要集中在方庄、酒仙桥、清河等流域,用户购买水卡后,可直接就近取水。利用中水回用,价格比自来水便宜,受到了如北京市园林局、北清集团机扫第二分公司等多家单位的青睐。2006年,加水机供水总量为6.5万立方米,到2008年预计达到60台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奥运需要。
种地用上再生水
去年11月,北京大兴区的农民种地时也用上了循环的再生水。
2006年底,大兴区南红门灌区农业利用再生水工程开工建设,设计日引再生水3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0万亩,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6000万立方米。再生水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灌溉,同时灌溉牧草等饲料性植物以及乔、灌、草等园林绿地。
记者在南红门灌区看到,这里一改往日的脏乱差,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芦苇片片,草绿花红,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渠道两侧经过绿化整治,水生植物、河坡灌木、河岸乔木相应成趣;巡河路平平展展也为两岸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再生水不仅改善了地表水环境和河道两侧环境,也使流域内城镇的居民生活质量随之提高。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牛家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村级水务工程建设也及时跟进。通过铺设村级给水管网引水入户,家家都喝上了合格水,保障了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民终端用水户安装节水龙头,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在长阳农民用水协会牛家村分会的管理下,村里建立了“一户一表、定额管理”的管理机制,实行用水计量、按月交费,大大提高了村民的节水积极性和节约用水的观念。距离牛家村不远的保合庄村,同样通过新建排水管道,对全村178户的旱厕进行改造,将生活污水收集回用于冲厕,实现农村厕所无害化。同时,在村西建成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生活污水在此得到有效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处理过的中水,用于周边农田的绿化灌溉,大大减少了灌溉工程中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改变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局面
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1996年~2006年,北京连续8年干旱,年平均降雨450毫米,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1/4。面对如此严峻的缺水形势,北京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一管理体制,统筹水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建设循环水务,收到了显著成效。
长期以来,北京的水资源管理城乡分割、部门分割,“管水的不治水,供水的不治污”。为此,北京市组建区、市水务局,统筹全市水资源保护,统一水源,实现输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的全过程管理;按流域建立114个水务站,监管流域内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建立3298个农民用水协会,政府出资聘用了10800名农民管水员,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
扩大再生水的综合利用,是北京市首要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北京相继建成6座中水厂,日生产能力达57万立方米,每年建设中水管线50多公里,累计600多公里的再生水管线已初具规模。同时,膜处理技术的应用,使得中水回用水质安全优良,为进一步扩大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重点项目,也是搞好循环水务的主要环节。2006年北京建成6厂中水西送工程,日供8万立方米中水给高井、石景山电厂;建成大兴20万亩再生水灌区,年利用再生水1亿立方米;每年2000万立方米用于绿化和市政管理,6000万立方米中水补充城市公园、河湖用水。仅去年北京全市利用再生水达3.6亿立方米,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首次突破50%。
(来源:中国环境报,2007-9-27)(水业中国网陆僶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