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第一个县城级污水处理厂落户阳朔
“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污水处理厂”
虽然阳朔县环保局的黄副局长早已经在车上就提醒大家,车再转一个弯就到了阳朔的污水处理厂,可是当8名市民代表下了车,四处东张西望了一番以后,还是看不出他们脚下的这块地方,就是阳朔污水处理厂的地盘了。
王老师虽然来桂林已经生活了近50年,可她说话时仍然有着浓重的山东口音。曾经在一部电视剧里当过群众演员的她,说话时也是一副大嗓门。“这么漂亮的地方,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污水处理厂呀!”王老师感叹说。
这也怨不得王老师眼力差,就是鼻子灵的陈进也没闻出这里有多大的臭味。都说污水处理厂臭得要命,在这儿里,空气的味道似乎和别的地方差不多。
“2003年,我们阳朔县争取到污水处理项目国债资金900万元,这在广西的县级污水处理工程当中尚属首次。这个工程总投资约4300多万元。”黄副局长向市民代表介绍了阳朔污处理厂的背景情况。
通过黄副局长的介绍,市民代表还了解到阳朔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打破了政府包办的老模式,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动作”的模式,变政府包揽为社会共担,实现了多元化投入,多主体开发建设。最后寻找到合作伙伴,成功地与深圳碧清源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不仅解决了“钱从哪儿来”的问题,还成功引进了该公司的专利技术,可谓一箭双雕。
正是这个专利技术——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让阳朔污水处理厂从远处看就像是一片水田,非常自然而巧妙地融于周边的环境之中。
“你就是说了,我还是看不它是一个污水处理厂。”退休的王翠英老师有点“认死理”。
“那也不是你的错,别人来还要以它为背景照相呢!”黄副局长边笑边说。
听她这么一讲,大家环顾四周,只见厂边都是绿树与池塘,还有就是水田,远处是座座秀丽的山峰,污水处理池里面的水面,成了一块大大的镜子,蓝天、白云,绿树、山峰都在水池里形成了倒影,煞是好看。代表们高兴得不得了,叫着要报社的摄影记者唐凯在这儿给大家来个合影。
女代表陈旭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教授。毕竟是科班出身的人,遇事都想弄个明白:这个污水处理技术有些什么特点?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处理污水臭味不大?为什么别的污水处理厂不学这种方式?
黄副局长解释说:“这个‘人工快渗污水处理系统’,主要通过絮凝沉淀池、配水池、人工快渗池、提升泵站等技术手段来进行污水处理。因为阳朔县城也没有什么工业项目,主要处理的都是生活污水,所以采用这种处理技术比较合适。对于工业废水,对于含有重金属的废水就不宜采用这种技术。”
大家边问边来到了污水处理厂的排口,厂里的一个技术员找来一个小桶,打上水后,又把水倒进一个大大玻璃杯中。
“呀,这么干净呀?”王老师把水杯从别人手上拿过来,放在眼前看个仔细。跳朝鲜舞很牛的女代表陈进,也凑了过去。
“真干净,透明锃亮的。”“是呀,好像都能喝了。”市民代表七嘴八舌。
王老师更有意思,看还不行,还把鼻子凑到杯口边去闻水的气味。“有什么味吗?”代表中的老前辈,老革命杨林杰问她。
“真闻不出有什么味。”
在铁路上扳了几十年道叉的老工人吕国宝,还关心的问到,现在阳朔县里的污水在这儿处理的有多少。他担心建起了这么好的厂子,污水没送过来处理还不是白费。
黄副局长回答说:现在阳朔县70%的污水都是在这里进行处理的。等厂里的二期工程完成后,这个厂的污水处理能力就可以达到每天2万吨。那时全县城的污水都可以得到处理,并可以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的排放。
她说到这里,市民代表情不自禁鼓起掌来。大家也为这家全广西第一个县城级的污水处理厂能够落户在阳朔感到骄傲。
(上海供排水项目网戴晓红编辑,2007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