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早在1987年南宁就开始创建节水城市。当时,由于受意识、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节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27%,大量水资源被浪费,落后的城市管网更是不堪重负,各项工程用水受到阻碍,从而也影响到南宁的经济发展。
如今南宁申报节水型城市,其申报条件是否已成熟?近年来,南宁市在节水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步和进展?信息员采访了南宁市节水办有关负责人。
申报节水型城市 展南国水都风采
南宁市节水办副主任、南宁市自来水公司总经理谭良良告诉信息员,南宁虽然位于亚热带,雨量充沛,又背靠邕江,占尽了天时地利,但我们不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应本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本着造福子孙后代和南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创建节水型社会,保护好我们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为南宁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向世界各国展示一个迷人的“南国水都”风采,这也是南宁申报广西节水型城市的初衷。
节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业,为此,南宁市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颁发了《南宁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暂行规定》、《南宁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使南宁市水资源管理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用水有计划 节水有“法宝”
目前,南宁市早已实行了计划用水制度,即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手段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建立了完整的分区域、分行业的节水统计体系。每年年初根据全市水资源状况和需水量,综合平衡后对月用水量1000立方米以上的单位下达年度计划用水指标,采取月报表的形式及时掌握用水情况并监督其执行。如今已有2044个单位(企业)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计划用水管理率达96.8%。
在坚持用水有计划的同时,南宁市节水工作还突出了“高科技”特色,狠抓节水技术改造。1984年至2002年间,全市在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方面总投资近亿元,完成技改工程200多项,年可节水1100万立方米。以南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投入400多万元建成锅炉冲渣煤灰水循环处理装置,不但以废治废,实现了煤灰和水的零排放,而且节水量达255万立方米。据统计,仅去年,南宁市就新增节水项目35项,投入资金达250多万元。从而使南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81%。
此外,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具、新设备等也频繁的出现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去年,南宁市对机关、院校、宾馆、饭店等单位的卫生洁具更新、改造项目达50多项,新装换装节水型水龙头59839(件)套。节水型便器2294套(件),节水型便器冲洗阀3927套(件)。
改造“老供水管” 堵塞“跑冒滴漏”
“光有节水还不行,还得堵塞各种因供水管因陈旧老化而出现的跑冒滴漏,两项工作相结合,我们的节水工作才真正有实效。”谭良良如是说。
据了解,南宁实施“136工程”前,因供水管网陈旧老化、超期服役,跑、冒、滴、漏和爆管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小区的供水管网由于管道强度低、材质差,漏失现象更为严重。因此,加快旧管网改造的步伐,就成为节约用水和适应城市新一轮发展要求的需要。
自2001年开始,配合“136”工程,自来水公司共投入1亿多元对南宁一些陈旧的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包括市政道路供水管网、老式小区水管和小街小巷道路旧水管等的改造。仅3年多时间,就新增100毫米以上管道300多公里。
有数据表明,经过数年来的努力,目前南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从1987年的27%提高到去年的81%。而全市计划用水率达95.6%,月用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已基本纳入计划用水管理,万元产值取水量由2001年的41立方米下降到了去年的36.3立方米,从1990年至今,全市平均年节水达1300万立方米,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日前,按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南宁市有关部门进行了自评,自评结果认为南宁符合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要求。
据悉,本月内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即将组织验收小组对南宁申报广西节水型城市进行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