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成的3项:■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
从2005年开始,银川市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的“五创”活动,按照部署,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是“五创”中的首创,要求在今年年底达到自治区节水型城市,2006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目标。时间紧,任务重,这个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将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创建任务的完成。
1 30项指标已完成27项
节水型城市考核指标包括基础管理和目标考核两大类。管理指标包括依法管水、节水机构、节水规划、水资源利用等12项;目标考核有城市计划用水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冷却水循环率等18项。截至目前,银川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已完成30项考核项目中的27项。
在年初召开的创建节水型城市动员大会之后,市建设局、水务局、环保局、经贸委等各相关责任单位制定了详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健全组织机构开展工作。三区政府成立了创建节水型城市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开始全市卫生器具使用状况普查;银川市节水办完善三级管理网;市经贸委制定了工业生产用水定额;市建设局对全市卫生洁具市场全面检查;市水务局准备地下水管理、水资源收费率、自备井计划用水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资料;相关部门编制中水工程方案、城市供水中长期规划、城市节水措施,改造淘汰的卫生洁具,开展水平衡测试创建节水型企业工作等等。一年的工作有目标,每月的工作有计划,每天的工作有安排,每一个人步履匆匆,每一项工作细化量化,到9月底各相关部门对自己的工作自检时,今年的工作任务基本上已完成,正准备接受自治区的检查。
2 基础管理能得高分
依法管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银川市在《银川市水资源管理办法》、《银川市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条例》、《银川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修订了《银川市节约用水条例》,对城乡用水、节水、水资源保护等内容作了更详细的规定。管理指标中要求的供水发展、污水处理、城市节水、防止地面沉降等四个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另外,银川市还健全了三级管理网,加强节水管理;采取用水定额制,对工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施节水工作“精确计量工程”,在自备井单位中安装IC卡水表,使城市规划区自备井装表率达到100%。
在节水器具的推广使用方面银川市走在了全区的前列。2000年以后新建的居民小区都在建设部门的严格监督下安装使用了节水器具,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基本达到了90%,还有一部分旧的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学校等也将在明年全部完成节水器具的安装使用。创建全国节水型城市基础管理考核指标有12项,目前银川市在这一部分做得较好,按计分考核,得分应该不会低。
3 考核指标优中有忧
目标考核要求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75%以上,银川市自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后,15家用水大户争先创优,许多化工企业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5%以上;大部分企业的废水基本上都做了处理,自己处理不了的也都进了污水处理厂,远远超过了80%的考核标准;考核要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0%以上,银川市在目前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运营的情况下,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了50%以上,在第三污水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营后,这一比率将达到65%%;还有工艺水回用、自建设施供水管理、居民生活用水户表率等,目前银川市都已经超过了目标考核的要求。
提前完成了创建指标让人欣喜,但是没有完成的指标又让人忧心忡忡。30项指标完成了27项,那么还没有完成的3项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节水城市的标准必须要达到20%以上,这部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水利用。但银川市由于受到管网的限制,目前我市的污水回用大多只用于绿化和景观补水,回用率不足10%;非居民城市公共生活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超过30%%,这部分目前统计的数据相对比较模糊,自来水公司统计的游泳池、锅炉房等重复利用率目前是27%;还有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小于8%,银川市从去年开始就对城市供水管网进行改造,目前已改造完成了40多条,而且抄表到户工作也及时对供水漏失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但要达到低于8%的标准还是有一定难度。虽然仅有3项指标未完成,但是难度大、任务重,所以,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明年彻底完成。
(银川晚报 记者李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