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张掖曾通过行政手段来分配水资源,但分水并没有节水,“水从门前过,不浇也是错”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该市也曾采取过工程、技术等节水措施,但结果是政府有投入就有节水,没投入就没有节水,用水效率一直低下;由于用水吃“大锅饭”,农民对每亩地可以浇多少水并不清晰,因此渠道溢水、大水漫灌等浪费水资源现象比比皆是。
一张小小的水票到底有何能耐,既让张掖既节约了水,又调整了农业结构?这是因为,明晰的产权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因为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易,明确的产权是交易的前提条件也是设计各种市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制度的前提,对于节水问题而言也不例外。以张掖为例,他们首先将全市用水权总量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镇、村、社,明晰到户,配水到地,为“水权清晰”奠定了基础。然后,农民根据水权证标明的水量购买水票,先交水票后用水,如果超额用水,须通过市场交易从有水票节余者手中购买,农民节约的水票在同一渠内可以转让。这个精巧的制度设计的关键是这一张小小的水票,它连接了政府、市场和农户,同时承载了水权、水价和水市场,初步实现了“水权清晰”,大大降低了水权管理的成本和水权交易的成本。在明晰产权基础上,市场主体的交易形成水价。水价反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和需求的变动,引导农民调整生产。这样,灌溉水的产权被清晰化后,就能遏制以前水资源的浪费取用问题。
水是一种兼具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特性的物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张掖明晰的这种产权实际上是一种水的使用权。张掖的实践表明,节水不能光靠科技进步,还要靠产权制度建设。在水资源国有制的前提下,有必要构建一种“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水资源的现代产权制度。毕竟,节水意识和观念的全面树立、节水投入的大幅度增加、节水技术的大规模的普及,只有在一个有效的制度框架内才能更好地进行。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