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自2000年开始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二期农村人畜饮水及氟砷病改水工程日前结束。工程共完成投资2.54亿元。目前,已有40余万人、67.5万只羊和28.3万头大牲畜从中受益,解决了饮水困难。7900多户村民结束了窑井蓄水,毛驴车拉水的历史;12万氟砷病高发区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合格的卫生水,用上了自来水。
宁夏气候干旱,地形复杂,尤其是位于黄土沟壑区的南部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水质很差,广大农村群众多年依靠打窑蓄水,饮用高矿化度、高氟砷的地下水。据了解,宁夏一、二期农村饮水及氟砷病区改水项目的圆满实施,还给宁夏农村尤其是回族聚集的南部贫困山区带来了变化。一是每年可为项目区节省780个拉水工日,受益区户均节省拉水费300多元。二是减少了因饮用高含氟砷水造成的高发病率,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贫困山区的农民节省了医药费支出。革命老区盐池县汜圈村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后,村里办起了养猪场,每年户均增收2000多元。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形象。群众盛赞农村人畜饮水及氟砷病改水工程为情系山乡、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摘自《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