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旅游名城桂林遭遇“水”困扰

http://www.waterchina.cn 2003/12/16 16:32:00

  洪涝灾害频繁,用水短缺严重制约旅游名城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建控制性工程,调控洪水,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是解决桂林水多、水少问题的根本措施。
  桂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牞以其独特的秀丽山水自然风光成为中外驰名的旅游胜地,享有“国际旅游明珠”之美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正面临着水的困扰。
  洪涝灾害频繁,用水短缺严重,桂林面临水多、水少双重困扰
  桂林洪涝灾害频繁,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桂林位于广西桂北暴雨中心,穿城而过的漓江,属于山区丘陵雨源型河流,山高坡陡,其上游暴雨集中,强度大,加之流域内水量调蓄控制工程不足,洪水突发性强,暴涨暴落。而市区岩溶凹地分布面广,水网密布,地势普遍低洼,每遇来水,洪涝并生。
  据统计,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达7810立方米每秒,而城区河段洪水安全泄量仅为2100立方米每秒,历年洪水几乎都超过安全泄量时的警戒水位145.0米,每两年就会发生一次灾害性洪水,而且洪峰水位越来越高,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1998年“6·24”那场大洪水,桂林人至今记忆犹新。
  此次洪水,洪峰流量589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达147.7米,而且持续时间长,8天内连续出现4次洪峰,市区外洪内涝,一片汪洋,受淹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约占城区面积的一半,市区交通几乎全部中断,商店、工矿企业停产,受灾人口48.8万,直接经济损失达21.63亿元。
  令人忧虑的是,桂林不仅频遭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干旱缺水问题亦十分突出。
  据该市水利部门的同志介绍,桂林虽然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2000毫米,但年际、年内分配极不均衡,80%的雨量集中在每年的3~8月,丰枯水季节水量悬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枯水季节缺水矛盾日益突出。
  漓江,孕育了美丽的桂林山水,滋养着桂林人民,是桂林人民的“母亲河”。
  然而,近年来,由于持续干旱,来水偏少,再加上沿江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增加,每到枯水季节,漓江水量不足10个流量,已无法满足旅游通航用水60个流量的要求。每到枯水季节,漓江83公里的游程,只有6公里长能够通航游览。
  今年11月19日,记者在城区段象鼻山看到,江面缩窄,河床裸露,漓江好似一条水沟,缓缓南流。几艘游船被迫搁浅,停靠水边。随行的桂林市水利局领导对记者说,由于水少,江中鱼虾等水生物也明显减少,岸边植物生长受到影响,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严重的水问题不仅制约旅游名城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中国在世界的形象
  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不仅制约着桂林经济社会的发展牞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这是桂林作为旅游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所处的地位决定的。
  桂林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30个国家的80多位元首和政府首脑访问游览过桂林。特别是近年来,每年到桂林旅游观光的国内外游客逾千万人次。
  “桂林是中国的桂林,是世界的桂林。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对外展示形象的窗口。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桂林市副市长粟增林对记者如是说。
  水是河流的生命,是城市的灵魂。如果没有了水,漓江将不复存在,桂林美景将黯然失色。挽救漓江、保护桂林势在必行。
  为解决桂林的洪涝灾害和漓江水资源短缺问题,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桂林市及区、市水利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自1996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已投资近3亿元,筑堤护岸,建排涝泵站,使城区防洪标准基本达到了20年一遇。但这与桂林的国际旅游城市地位仍极不相称。1998年,自治区水利厅编写的《广西防洪体系规划报告》,将桂林列为5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并纳入了珠江流域防洪体系。
  为维系漓江良好的山水景观和生态环境,广西从1986年开始组织实施从青狮潭水库向漓江补水,局部缓解了枯水季节漓江缺水局面。尽管通过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挖掘节水潜力,有效节约了部分农业灌溉用水,但总库容仅6亿立方米的青狮潭水库的水量,远不能满足漓江生态补水的需求。
  建控制性工程,调控洪水,变洪水为资源,是解决桂林洪涝灾害和用水短缺的根本措施,一举两得
  桂林作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必须与山水风景相协调,市区不宜建高堤。因此,在编制完成的《桂林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桂林防洪实行堤、库结合,以库为主,即在上游建防洪控制性水库蓄洪调峰。
  目前市区堤防已按规划完成,达到20年一遇标准而且堤防受城市景观的限制已不可能再加高。要进一步提高桂林防洪标准,必须尽快在上游兴建防洪控制性工程。
  经过多年规划和反复论证认为,上游控制性工程选定在漓江干流陆洞河新建斧子口水利枢纽工程,同时在漓江支流川江和小溶江上新建川江、小溶江水利枢纽工程。三座工程均以防洪为主,兼有漓江生态补水和发电等功能,库容分别为2.36亿立方米、0.965亿立方米和1.55亿立方米,三座工程总投资17.57亿元,其中斧子口7.47亿元、川江4.6亿元、小溶江5.5亿元。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有关专家说,兴建斧子口、川江和小溶江防洪控制性工程,对桂林市水资源问题的作用和意义十分重大。首先,三座工程建成后与已建成的青狮潭水库联合调度,可使桂林市的防洪能力从目前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彻底扭转洪灾频发的局面;其次,三座工程拦蓄雨洪资源,通过联合调度,每年枯水期可向漓江补水4.3亿多立方米,保证漓江生态环境用水和游览通航流量60立方米每秒的要求,使漓江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彻底改善;第三是解决沿江200公里范围内两岸城镇和农村约140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一举多得,是典型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据了解,桂林市委、市政府已把这项工程建设列为桂林市实施西部大开发做好水文章的核心工作,自治区水利厅也把该项工程列为广西今后5年实施的重大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之一。
  《桂林市防洪总体规划报告(修改稿)》已于今年4月通过珠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现报自治区政府审批。同时,桂林市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了近100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开展了三座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于今年6月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和水利部江河水利水电咨询中心的技术咨询,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
  粟增林副市长说,三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是桂林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工程,它的建成,可从根本上解决桂林市的洪涝灾害和用水短缺问题,到那时桂林的山水美景将永葆青春桂林将永远是春天。
  他希望国家能给予大力支持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早日开工。他说,这也是桂林488万人民的殷切企盼!
  
  摘自《中国水利报》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广西桂林市水质优于“国标” (2005/6/6)
 广西桂林西城污水处理厂奠基(2005/5/11)
 广西桂林拟建3座水库为漓江补水 漓江枯水状况将改观(2005/2/28)
 广西桂林连日降雨 漓江出现今年以来第一次洪峰(2005/2/16)
 广西桂林城北年内又添一污水处理厂(2005/1/19)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