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徐俊仁税,300多亿元主要投向五个方面,包括以治淮为重点的防洪工程、 南水
北调一期工程、加大区域治理力度、大中城市防洪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把淮河治理作为今后全国水利建设的重点,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根治淮河的决心,也体现了沿淮群众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徐俊仁认为,淮河流域在江苏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尽快把淮河治理好、建设好,具有重大的意义。按照部署,江苏省治淮工程总规模90亿元左右,主要包括行蓄洪区移民迁建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原定治淮骨干工程和里下河地区排涝工程。根据治淮总体计划,今年秋冬和2004年全省治淮工程投资为17.66亿元,重点组织实施灾民安置工程、灾后重建水毁工程、加快治淮建设及区域治理工程,尽快完成灾后重建任务,为加快淮河治理开好头、起好步。同时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建设。
区域水利一直是江苏省的薄弱环节。徐俊仁税,今年淮河大水,因洪致涝损失较大,暴露出区域排涝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加大流域治理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区域水利建设力度,苏南地区近期排涝标准要达到20年一遇,苏中10年一遇,苏北5年一遇以上。重点安排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等区域骨干工程,提高区域排涝能力。全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从2002年开始起步,力争经过5年努力,完成投资约125亿元,基本建成城市防洪主要工程,大中城市初步形成防洪工程体系,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市的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其他省辖城市基本达到100年一遇,县城达到20年一遇以上。农田水利建设将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根据五年的总体规划,从2003-2007年全省计划疏浚县乡河道8067条、3万多公里,完成土方6亿方以上,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和水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