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5月起,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在我省启动,经过三年多治理,项目期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这里是大同市新荣区王堂窑流域综合治理现场,也是规划中的首都水资源项目区,在方圆5万多亩的流域内,满眼绿色,一派草茂林丰的喜人景象。
(同期)村民:这地方原来是一片荒山,草也没有,一到冬天风刮得满天灰尘,现在这里治理得绿荫荫的。
首都水资源规划中的水保项目涉及我省大同、朔州、忻州3市16个县区,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确保向北京输送清洁的用水,我省在项目区内采取退耕还林、种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营造水源含氧林等方法,通过封山育林、休牧、禁牧,扶持农民种草养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过去项目区内大片的盐碱地、河滩地经过综合治理变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聚宝盆。
(同期)村民:咱们这个项目区原来都是河滩地,项目实施后河滩地变成了优质牧草基地,牧草基地每年割三茬,一亩地一次收入300元钱,一年总收入900多元钱,项目实施后给老百姓确实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首都水资源水保项目实施三年来已经完成治理任务87.2%,通过治理提高了项目区内的水源含氧功能,减少了入库泥沙,增加了入库水量,改善了项目区的水环境和生态环境,解决了项目区群众生活的基本需求,确保首都北京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