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 网上展览会
时 间:
关键词:
 
用 户:
密 码:
 







稳定解决农民吃水问题

http://www.waterchina.cn 2003/10/14 12:57:00

  山西省从2000年到2002年用3年时间投资11.69亿元,集中解决了12271个自然村353万人的饮水困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回顾总结3年的农村饮水解困工作,深感要稳定解决农民吃水问题,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积极建立农村供水市场,并狠抓农村供水市场化运作,以确保饮水解困工程的长期良性运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建立农村供水市场是解决农村吃水问题主要矛盾的正确途径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十分短缺,农村饮水非常困难。1999年底前,全省虽然陆续解决了1250万人的饮水困难,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特别是工程管理体制一直没有脱离计划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重建轻管成为困扰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解决农村饮水解困问题的主要矛盾,使农村吃水工作陷入了“年年解困年年困、年年建设年年困”的怪圈。农民群众作为直接受益者也长期习惯于喝“大锅水”“福利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证明,要长期稳定地解决农村吃水问题,就必须打破“大锅水”和“福利水”,走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市场供水新机制。为此,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全省3年农村饮水解困启动之前,就确定了“改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供水市场、明确工程法人实体”“实行有偿饮水,让经营管理者受益、让农民群众长期稳定解困”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全省各级水利部门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核心、以加强管理为保障,从工程产权改制入手,改革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机制,落实工程法人和管理主体、明确工程运行机制和水价,探索出一条工程良性运行、农民稳定解困的农村供水新机制,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大难题。

  二、实施农村供水市场化运作的三个关键环节

  多方筹资是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前提。3年来,全省采取“四轮驱动”的办法,争取到中央投资1.71亿元,安排省级投资3.65亿元,地县配套资金1.54亿元,乡村群众筹措现金与投劳折资4.79亿元,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
  落实工程管理主体是市场化运作的根本措施。农村吃水工程建成后,如何改变过去管理责任不明确、经营利益不直接、农民吃水难稳定等问题,是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是要按照“管理从建设开始,改革从产权入手”的原则,先对工程产权进行改革,落实工程管理法人主体,再由水利部门和法人主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规模、类型、供水标准和管理制度。从这一思路出发,全省对农村大型集中供水工程、单村提水工程推行了专群结合的合作办水机制,对小型引水和蓄水工程通过股份制、承包、租赁等形式把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交给用水户,对旱井、水窖等微型工程由县政府直接给用户发放产权证。这种做法有效地实现了工程产权清晰、资源优化配置、群众稳定受益,推进了“福利水”向“商品水”的大转变。
  改革工程供水价格是市场化运作的重要保障。2000年,刘振华省长再三强调:解决农村饮水困难是件大事,一定要通过管理降低费用,减轻农民负担,把好事办好。为此,3年来,我们按照水法要求和“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的原则,在全省农村实行了“分类定价、定量供水,超额加价、阶梯水价”的用水管理办法。对生活用水执行成本水价、微利运行,对生产用水和其他用水则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推行定量供水、超额加价、有偿供水、阶梯水价。这些做法既保护了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又保证了水费正常收取、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民稳定吃水,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开拓创新,长远谋划,稳定和发展农村供水市场

  通过3年来农村饮水解困工作和市场化运作的艰苦实践,全省又有353万农民解决了吃水问题,但要确保农民稳定解困、长期吃水,还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进一步开拓创新,长远谋划,不断稳定和发展农村供水市场。
  首先,在稳定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理制度。一是要建立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考核制度。二是要按照《山西省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管理办法》,进一步核定管理人员,明确管理机构属性,完善供水价格。三是要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议事会制度”,加强对工程运行管理的有效监督。四是要建立供水管理站规章制度。特别是特大型集中供水工程,要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模式。
  其次,在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拓展供水市场。汪恕诚部长指出,水利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饮水保障是第一层次。因此,在正确处理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关系、首先满足吃水要求的前提下,为了促进供水工程的滚动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拓展农村供水市场,逐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一是要把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按照“量水而行、以水布局”的原则,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解困促调产、调产促脱贫、脱贫奔小康的远期目标。二是要不断延伸农村饮水解困产业化链条,积极发展以工业供水和服务第三产业为主的农村解困产业化,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农村饮水解困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水源保护和更新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目标。
  第三,在服务方面,要不断提升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供水市场的层次。一是要下大力气继续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3年起,用3年时间,再解决260万人的饮水困难和改水问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100万人的解困工作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二是要适当超前发展乡镇供水,提高供水水量、水质、水压和保证率,提高供水能力、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改善城镇水环境,促进城镇化战略的顺利实施。三是要大力开展劳务输出。随着农村吃水问题的解决和农村供水市场的发展,全省将有近百万农村劳动力从水困中解放出来。各级政府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实现劳动力的稳定转移。

  来源:中国水利报


评论】【 】【打印】【关闭窗口

 山西省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政策(2005/4/30)
 山西省实施首都水资源水保项目成效显著(2004/8/16)
 山西省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滞后(2004/8/3)
 山西地下水分类“卖”(2004/7/12)
 7月1日起山西省全面提高水资源征费标准(2004/6/30)
 
Copyright © 2003 waterchin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86-10-64631602 传真:+86-10-64617055
 E-mail:webmaster@waterchina.cn  MSN:waterchina.cn@hotmail.com
通用网址:水业中国 中文域名:水业中国.com
 沪ICP备05024412号